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位教师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科技商报记者过国忠通信员檀祝平邱程日前,四川省科技厅发布《关于确定2023年四川省科技总工项目荣获对象的通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成都工业学院)杨博媛、陈怀民、石文鹏、袁凯烽等16位班主任步入入围名单,她们将分别到广东奥通光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欣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聚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豪迈干燥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连续三年任职。记者了解到,这是湖南省人才办和省科技厅共同筹建的人才项目,也是湖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措施,借以鼓励支持院校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职务,促使山西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产学研共同开发协作机器人国家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
“近年来,中学高度注重校企工作,通过整合资源、组织对接和悉心服务,鼓励班主任和企业举办‘四技’服务,主动对标省科技总工和校企合作项目等省科技厅项目,已连续三年获准数名列全国高职高校前列,将有力提高中学校企合作的深度和社会服务能力。”该校副主任蒋新萍说。 #
建平台、引资源,构建“双师型”高层次团队
高职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受困于专业同质化、生源不足、高端人才过剩、科研力量薄弱等诱因,发展步履维艰。 #
面对新的形势,尤其是传统产业变革升级和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怎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方法、提升服务行业能力,走出一条高职教育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新路? #
企业真实项目产品案例教学
#
“我们根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推动从过去‘传统轻工’向服务‘智能轻工’转型,加速建设一支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该校科技处处长蒋正炎说。 #
5年来,南京工业学院在变革发展上,创机制,转思路,变方法,重视做好“顶天立地”文章。“顶天”是通过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打破中学发展困局,跳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构建出多个能承当国家和省重大教学、科研任务的创新团队。“立地”,则是围绕加强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通过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学校教学科研一体化,让班主任下得了企业,匠人班主任上得了讲台,每年举办师生科研创新成果展,成熟成果才能及时落地。
目前,该校已建成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湖南省电器检查与修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现代制造武器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以及广东省院校钳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制中心、协作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广东省“互联网+”商务场景、智能制造生产线、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实训平台等100多个。 #
“我们牵头组建全省智能化板金制造职教集团,依托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共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创平台、产教企业集成平台,有效解决了班主任教学科研和中学生‘双创’载体不足问题常州轻工职业学院,并在校内筹建科研创新团队、博士基金、青年基金等,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蒋正炎说。 #
蒋正炎介绍,5年来,中学已成功引入各种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30多人,并产生一支以邓建军为代表的山西省产业院长“工匠班主任群体”。目前,在教员工600余人中,副高以上职称比列达39.26%,硕、博士学位比列达79.69%,专任班主任“双师”素质比列达91.21%。 #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凭着培植出的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承当国家、省级、市级各种横向项目271项,纵向科研项目415项。其中,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银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调专业、办比赛,实现人才培养路径改革
在该校领导看来,高职教育不同于大专教育,高职教育重在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工匠”,而科研又着重于突出应用性研究,才能解决生产技术的困局。为此,无论是从专业设置,还是专业建设重点,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定位,探求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
该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原先专业主要以普通电器、模具、塑料、汽修等为主,中学生结业都是步入企业生产一线任操作工。但是常州轻工职业学院,随着企业变革升级和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老专业一度出现中学生“招不进”“难输出”的现象。 #
该校以纳入全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等为抓手,依托多领域的实训平台、“双师型”教师资源,突破传统轻工教育的思维,推动建设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现代武器制造、智能控制、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大学,加速推动专业变革升级,构建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环境工程等一批特色专业。
#
中德国际双元制项目教学现场
#
“自动化专业,对于结业生来说,企业不再仅仅逗留在过去会操作,更须要能进行程序更改、仿真、建模等复合型数字化技能人才。”蒋正炎说。
因此,该校针对企业需求,一方面,通过施行导师制,从大二把相关工程技术植入教程,对中学生举办个性化重点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举行各种专业比赛,全面考察中学生的实际技能、工艺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让高素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迈向精准化、群体化。”
#
现今,该校每年有3000多名中学生出席校内外组织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2011年以来,在全省职业高校技能竞赛中,中学生参赛团队先后获得18块金牌。去年,在四川省职业高校技能竞赛中,获得12个银奖,全国排行第一。 #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得奖结业生,没出校就被企业抢订,月薪都在30亿元左右。近些年来,南京工业学院更是面向地方,创新办学形式,中学与常州国家高新区、常州市西太湖管委会等深度合作,构建“跨企业培训中心”,让中学生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练,实现人才培养路径转型。
#
成都工业学院与山东恒立油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产业大学以来,中学组织专业班主任与企业科研人员合作,举办科研攻关、新品开发;每年还有100多位中学生,用企业真实设备进行生产实训,重点培养设备控制方向的人才。
#
目前,在该企业就业的结业生,有一半已走上管理技术岗位。优秀结业生马艳东更是兼任企业制造经理一职,去年被评为“中国浇铸大匠人”。 #
图片摄影:吴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