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献之:《道德经》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王献之很小的时侯,他就跟随父母王羲之学习国画。
出生在书画世家的王献之,自身就有一种天性,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写字得到了周围人们的赞扬。
#
在人们的称赞声中,王献之慢慢地骄傲上去,心中对练字便懈怠出来。 #
王献之的女儿郗氏见到父亲王献之的自大状况,有心教导小孩改正错误。
#
于是,郗氏就让人搬来十八口大盆子,置于庭院里注满水。
#
王献之一脸的苦恼,忍不住开口问妈妈,“娘,要如此多大木盆干嘛?”
丈夫微微一笑,说道:“儿呀,这种木盆是给你练字用的,啥时侯你能把这十八个盆子的水用完了,你的字才会真的好。”
王献之听了不搭腔,心中有点不服气,十八个大盆子呀,那还不气死,然而王献之却没表现下来。
#
母命难违,王献之只得每晚用父亲给安排的盆子习字。 #
经过了一段时间,王献之总算用干了三大缸水,他认为自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十八缸水。 #
总之心中就是不服,不接受。于是,王献之就拿着自己写的字给儿子王羲之去看。
#
王羲之拿起妻子的字,仔细地看了看,最后拿起后边椅子上的钢笔,在一个大字下边加了一个点,又把字还给了王献之。
#
王献之看到妈妈也没说哪些,就认为自己这是过关了,心中暗自得意。他相信,一定能得到父母的赞扬。 #
王献之拿着字来到父母面前,恭恭敬敬地伸开右手,把刚才给妈妈王羲之看过的字又呈给妈妈。
#
丈夫把王献之手中的字接了过来,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许久都没有说话。
王献之心中一阵疑惑,不该呀,父亲这是不满意,母亲刚看完也没说哪些啊!
他心中很是惶恐,没敢开口只是凝视着老爸。 #
这个时侯,父亲用手指着大字下边的哪个点,看着王献之这才开了口。 #
“儿呀王献之依缸习字,没白练啊,就是这个点写得好,你要是把每位字都能练习到这个水平,你就能站得直,行得稳。” #
王献之的脸颊一阵感冒,忽然心中非常的沮丧,不由得垂下自己的头。 #
自此之后,王献之痛下决心,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每晚坚持勤奋练字。
几年后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总算把庭院里摆放的那十八缸水用干了。 #
人们看见王献之的字,人人都竖起大手指,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王献之书写的绘画早已达到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境界。 #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四溢香。
#
这个世上,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
没有人会随随排便的成功,天才也须要明天的努力。成功的捷径永远都是经过长久的磨练,方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