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会议纪要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第六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大会纪要 #
(2011年10月19日-21日,南通无锡) #
为了确保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第六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9日-21日在无锡环保科技大楼举办。大会由全省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协作组承办,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学院无锡环保研究院主办,中国无锡环保科技工业园协办。大会的主题是“加快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10月19号早上召开了协作组主任预备会,再度初审了本次大会的议题,提出了大会主要任务和大会分工。2011年10月20日大会闭幕式由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校长、全国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副主任马放院士主持,大会首先由协作组主任胡勇有院士向会议贺词;江阴县委常委中国无锡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朱旭峰部长致欢迎辞。协作组对本领域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陈克复教授、俞国平院士、袁一星院士进行了嘉奖并颁授了记念品。参加本次大会的有60余所环境工程领域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另有部份高校、本地企业代表列席了大会,参会代表共计117名。 #
会议首次采用了会议报告的方式,共有10位专家就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会议主题报告,期间视察了中国无锡环保科技工业园、哈尔滨工业学院无锡环保研究院和部份环保企业,就哈宜研究院这一新模式进行了现场讨论和交流。
#
本次大会完成了以下议题: #
一、20日下午到晚上,10位专家做了会议报告。其中,下午共4个报告,它们依次为协作组主任华东理工学院胡勇有院士的题为“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方案”的报告;协作组副主任西安工业学院马放院士的题为“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考”的报告;协作组副主任复旦学院环境大学副校长李光明院士的题为“浅谈环境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硕士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报告;协作组副主任湖南工业学院学位点负责人张国亮院士的题为“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就业的若干诱因及其解决途径阐述”的报告。中午会议报告结束后,参会代表视察了坐落环保科技大楼里的西安工业学院哈宜环保研究院和无锡环保科技工业园展馆。早上6个会议报告,依次为西安工业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大学副校长王鹏院士的题为“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变革试点工作思路”的报告;协作组副主任中国科大学研究生院执行主任张洪勋院士的题为“关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研讨意见”的报告;东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校长柳建院士的题为“设全日制工程硕士‘以中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培养”的报告;成都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主任张明泉院士的题为“环境工程领域不同类型硕士差别化培养模式”的报告;东莞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杜长明老师的题为“理工科培养工程硕士探讨”的报告;东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李登东正教授的题为“东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报告。
#
二、20日晚召开了协作组主任工作大会,大会决议,将专业硕士系列教材建设列为协作组今后的工作重点。制定由上海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主办第七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培养研讨会。 #
三、2011年10月20日晚上至21日下午,参会代表分为三个组,分别就五个议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的实现途径与社会需求;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课程体系建立与培养方式创新;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环境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差别化培养模式;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衔接。协作组主任胡勇有院士做了会议总结报告。
本次大会比较集中的意见如下: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工学硕士招生入学考试都是同一形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与学术性研究生同等待遇,如投档分数、缴费、奖学金、报考博士生等方面。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不断降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代表一致觉得在适当的时机,应产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独立的招生形式,并制订相应的标准和待遇。 #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定位问题。首先,必须分辨其与工学硕士、在职工程硕士的差别。要充分认识到工程硕士专业,专业硕士的要求也许并不比学术硕士的低,除了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更指出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和实用技能,以培养就能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的中级专业人才。 #
3、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班主任队伍的培养问题。在目前的班主任考评中,主要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工程硕士专业,而对实际出席工程项目重要性没有给与足够的认识,这样就骨折了班主任作为专业工程硕士导师和出席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应降低并加强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在班主任业绩考核中的力度。另外,有一些工程硕士导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否胜任培养工程硕士的能力。中学应当强化工程硕士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定期培训,着力强化班主任的工程能力。
4、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基地建设问题。代表觉得,提升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提升培养质量需着力强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须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政府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西安工业学院无锡环保研究院这一创新型的政校企用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优势,搭建了企业和院校沟通的桥梁,较好的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挺好的借鉴意义。据悉,也可以考虑通过免除税收的形式,提升企业在实践基地建设上的积极性,提升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 #
5、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管理问题。目前学位论文检查系统早已广泛应用于学位论文的初审中,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论文剽窃现象。即使测量系统每年都在不断建立提升,但因为其自身测量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完全防止学术腐败问题,不能成为判定结业生专业水平的可靠标准。据悉,对于专业硕士培养,关键在于全过程的培养控制,不能全部归于学位论文的考评,因而教育管理理念须要进化,构建长效保障机制,培养真正满足社会真正须要的专业硕士人才。
6、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问题。复旦学院、天津学院、华南理工学院以及南京理工学院哈宜环保研究院等一些成功尝试,说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各个校区应当按照自身的特性和优势,构建适宜自己的有鲜明特色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培养中学生工程项目能力,全面提升全日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 #
7、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关系问题。培养单位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实习基地企业设备老化,脱离中学的教学内容,起不到学因而用,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没能实际培养中学生的工程能力。实习基地企业常常碰到的问题是中学生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甚至成为企业的碍眼。代表觉得,培养单位首先要选取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不断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的须要,制订相应的实践计划,同时可以聘用企业一线的具有工程项目资历的专家到分校讲学,使中学生更直接的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施行过程。 #
本次大会决议: #
1、确定今后协作组工作将专业硕士系列教材建设为重点。
#
2、由上海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主办第七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培养研讨会。
#
四、本次大会经过大会组委会悉心组织和努力,由复旦学院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第六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研讨会论文集-《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的社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涉及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社会实践的实现途径与社会需求,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培养方式的创新,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环境以及学科学术型硕士差别化培养模式,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衔接五个方面。该论文集是对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经验总结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的积极探求的思想精萃,必定为我国各院校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
五、本次会议收到了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书记郝吉明教授、上一届领域协作组主任陈克复教授、华南理工学院副院长环境工程领域联系人朱敏副主任、工程硕士教指委秘书长贺克斌院士、工程硕士教指委秘书处沈岩老师和罗淑云老师及上一届协作组副主任西安工业学院袁一星院长对会议完满举行的贺电。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协作组 #
2011年10月22日
#
第六届全省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研讨会大会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