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广州中小学课后托管课程开得如火如荼
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隽实习生田欣妍张慧敏
【开篇的话】
“双减”之后深圳总裁培训班,中学生在中学待多久?“865”! #
从上午8时前到校,晚托至18时30分,一周四天,总计超过52个小时/周。儿子每晚下班后的校内课后服务有两小时之多,占全部在校时间的1/5强,课后服务提供的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们强壮体魄、涵养审美、素养科学、精修一技之长的成效。这么,上海中学课后服务的质量怎样?在“双减”实施50天之际,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北京多所中学、机构,了解课后服务举办现况和质量,透过剖析困惑阐述解决方案。
写作业、做运动、学艺术、练科创……开学一个多月,“双减”后北京中中学的课后托管课程开得如火如荼,课程质量怎样?中学生父母喜欢吗? #
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调查发觉,本学期不少中学生作业、兴趣班校内搞定,父母不用吼作业、送辅导了,全家轻松。美中不足的是,一些课程结构性不足,时间短频度低、蜻蜓点水难学好学精,疗效难评估深陷低水平循环。专家建议,中学精选课程种类、优质机构,保障课程时间和质量。同时,父母转变观念,校内尝试体验不同项目,找到女儿的兴趣点坚持下去,提升水平步入省队深圳总裁培训班,最终成为终生的爱好、特长,甚至可能的职业选择。
#
初见成效 #
作业和上兴趣班都在中学搞定,全家轻松 #
上海“双减”5+2要求周四至周日每晚下班后中学起码提供2小时课后托管服务。包括基本托管和素养拓展课程。基本托管为看管中学生写作业、答疑。素养拓展为各类体育、艺术、科技课程。 #
羽毛球、游泳、跆拳道、足球、拉丁舞、高尔夫、垒球、篮球、网球、围棋、牧笛、C++、榄雕、英语话剧、3D复印、口风琴、人工智能……近40个项目,想学都能学!这是番禺区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海实”)的课后服务课程。市长陈健的理念是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孩子到底喜欢和擅长哪些项目?玩儿才晓得。”本学期开始,海实为中学生和父母提供5种课后服务选择——基本托管、有作业补习的非常托管、430课程、基本托管+430组合、特别托管+430组合。
“周一绘画、周二羽毛球、周三作业补习、周四人工智能、周五篮球。”这是两年级父母陈先生为父亲选的课后服务,“小学生强壮体魄第一位,所以我们选了两项体育,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基本达到2小时,其次绘画薰陶美感、人工智能接触科技,周日主攻课业不懂的校内问明白。”陈先生说,“双减”后作业和兴趣班都校内解决了,小孩大人都感到轻松。
#
“五年级的弟弟成绩通常,报的基础托管,校内写作业答疑,学科类辅导班全都不上了,每晚回去竟然能踢一小时篮球。哥哥一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课后托管学了跳舞唱歌,培养兴趣。”这样轻松的日子,东风西路中学父母朱男士曾经不敢想,“以前不是在家吼作业,就是在送娃上补习班的路上”。 #
“女儿十年级,竟然每晚下午6点回去前,在中学就写完了作业,并且每天运动达到2小时。中午时间阅读、画画,开学一个月读完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薛兆丰经济学课件》。身体、课业、课外拓展全部兼得。”江男士开心地说,没想到小升初能这么“佛系”。 #
不少父母反映,“双减”课后托管以后,儿子和父母都学得轻松了。作业少了,基本在中学能做完;小孩不会做的,校内有老师补习作业;女儿喜欢的兴趣、课程,可以校内报班,毋须再校外奔忙。 #
【几点困扰】
#
关于课程设置 #
时间和质量父母最在乎
可选择少难兼具多样性
有得学、学会、学好、学精,是父母们对课后服务课程的期盼。记者调查发觉,一些中学的课后托管课程设置让父母认为与预期有差别。 #
“学校只有足球、羽毛球、绘画等十几种常规课程,没有人工智能、编程等科技类课程可选择。”一高中父母告诉记者,该校是新校区,校区主要精力在班主任培训、教学提高方面,课后拓展课程,只能逗留在有没有的层面,还无法兼具丰富多样。去年9月开学,北京新开中学134所,一些中学处于急聘师资、摸索教学、完善管理的阶段,只能匆匆选择一两家校外机构提供课程。 #
有的区或中学,突出塑造个别素养教育特色,刻意引导中学生和父母,集中选择个别拓展课程。“学校尽管开了几十门课程,但集中在各类体育项目,科技、艺术、传统文化类课程选择甚少。并且在选课平台上,科技类课程上线时间比其他课程晚,女儿的课都选完时间安排好了,也无法再选了。”一位父母告诉记者,该区教育局指出构建体育特色,降低或延后科技类课程的选择,“这么多小孩,爱好、擅长迥然不同,为什么要让你们都往一个方向走呢?” #
蜻蜒点水无法学好学精
一些父母反应,校内拓展课程只能体验式的“蜻蜓点水”,无法学精学好。 #
“孩子上了校内漆艺课,就是玩泥巴、做些四不像的小昆虫。”五年级父母江先生说,漆艺方法之外希望老师能给儿子一些漆艺的历史、文化知识,“但可惜没有”。 #
“学校内的课后服务每晚只有一小时素养课程,老师反映时间不够,不能完成教学设计。”天河区新世纪文化培训中心负责人张雅怡介绍,素养类机构的培训,通常一次课程是1.5小时,但“双减”政策的叙述是,课后服务的两小时,原则上是基本托管1小时、素质拓展1小时。“老师要回顾备考、讲新内容、让中学生实践操作,一节课40分钟,刚开讲就要结束了。”
“每次上课,中学生早已把上周教的动作忘得差不多了,每节课都要先备考很长时间,再步入新课程。进度比较慢。”教舞蹈的李老师说。“一个项目想学会、学好,一周起码须要保持2次的频度,一次1个小时以上。”家长卢男士表示,校内拓展课程,一般都是一周一次课,一学期15次课,频度太低不利于达到学习疗效。 #
据悉,频度低带来学习周期长的问题。“从基础的无人机组装、会飞到竞速无人机、编程无人机等,课程结束中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客机出去飞,甚至出席一些中大型赛事。”东莞异能无人机上海区域经理武玉倩介绍,完整学完初、中、高课程体系须要两年,“因为校内给的时间比较短,一个礼拜只有一堂课,假如中学能一周给两次上课时间,能大大减短学习周期。”
#
四年级的王朋友喜欢绘画,但父母黄男士直言,不会给小孩报校内美术课程,“机构入驻校区教美术,每节课都得让儿子画个‘像的’、‘好的’作品让父母认为有价值。但现代美术教育觉得,女儿12岁前毋须学习任何绘画方法、方法,只须要开掘宝宝的想像力,体会不同的材质、色彩,培养体会美的能力。”她给孩子选择的是广州美术馆培训中心,“一个学期一个主题,比如‘符号’主题讲原始人的图腾、莫高窟的柱础、动画人物等,再让女儿自由创作。这些课程对老师要求也高,讲课老师都是国外外艺术高校专科以上。”价格方面,“校外一学期2000元,校内一学期1000多。”黄男士觉得,从性价比来说,校内也没有优势。 #
疗效难评估陷低水平循环 #
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是素养教育热点,不少中学都引入机构开办了相关课程,但教学疗效让父母们困扰。 #
“编程课就是简单的图形编程,按老师的步骤操作一遍。”家长王男士说。“机器人课,就是用乐高的一些器件,做一个小东西。”家长陈先生对儿子真正获得多少科学素质持怀疑心态。
一位“理工男”爸爸研究了编程课体系后表示,“孩子学的的图形化编程,最大的问题不是‘条件’‘循环’这些逻辑指令,而是好多编程以外的知识。例如,要做一条蹦蹦跳跳的恐龙,就必需要给小宝宝讲解座标系的概念,机构老师肯定无法讲。为了让恐龙跳得更逼真、不这么麻木,还要考虑重力加速度对跳跃速率的影响,所以还要先给儿子讲解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而这一部份内容一般在中学数学课本上就会学习到。” #
记者了解到,不少科创课程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沦为科学手工课,发给宝宝们一些简单的电子器件,在老师指导下堆砌一个玩具,生生把科技课上成了“说明书”课。另一种是打着“尊重保护儿子想像力”大旗,乱做一气没有教学成果呈现,或作品没有任何功能性。几节课出来,女儿、家长都兴趣缺少,续报率低,新学期转向报其他课程,原班级只能再招新生,无法保持稳定的生源步入更高难度阶段课程,深陷低水平循环。
但是,科技类课程的疗效也很难评估。科学思维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数据指标,绝大多数父母也没有判定能力。 #
只报基本托管低年级小孩难安排 #
“有的一二年级的女儿,父母只给报基本托管到18:30,其他素养拓展一项不报,但一二年级是没有书面家庭作业的,中学各类教室、操场也有别的班级占用,女儿3点多下班后,就在课室坐到18:30,特别可怜。”多所中学老师向记者反映。
#
据了解,各区、各校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正在考虑怎样妥善安排这部份宝宝,比如组织她们阅读、看影片、做游戏等。”黄埔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 #
关于收费 #
课后服务≠义务教育,普惠≠免费 #
“一年级男孩的作业托管,原先不收费的,如今两个月收310元。”农林下路中学父母刘男士有些困扰,“往年一年级下班后有两个月的适应班,老师补习书写和答疑,帮助中学生幼小衔接构建学习习惯。几年前大宝在该校读一年级时是免费,去年二宝收费。”
“学校课后托管的美术课,20个儿子一班,每人每节课80元,可在外边的美术机构六人大班每节课也就90元,普惠彰显在那里?”3年级父母陈先生问。 #
记者从多屋内中学了解到,素养课程的费用一学期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最贵的课程是剑桥英文1580元。
#
记者见到某中学课后托管课程交费清单,1000多人次中,选择1000元/学期以上课程的比列为12.4%,课程分别是自然科学实验、水墨绘画、篮球提升班、尤克里里、财商课、英语话剧等。行楷绘画、武术、跳绳、街舞、陶艺等课程价钱基本在七八百元/学期。 #
托管收费究竟有没有道理?素养托管课收费是否合理?
按照国家和省市“双减”政策,午托等课后服务形成的成本,中学可适当收费。诸如越秀区的新政意见为:“校内课后服务形成的成本,包括劳务酬金、场地资源、水电消耗、固定资产摊销、材料耗损等,由政府、学校、家长共同承当。其中父母承当的托管服务成本分两大类别,一是基本托管:午睡托管成本建议5元/生/天,早晨托管成本建议:10元/生/天;二是素养类课程。所有收费项目坚持自愿原则,必须进行公示。收费项目的收支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
一位中学主任希望,父母们能搞清课后服务普惠和义务教育免费的区别,“课后服务是老师和中学额外的服务,新政规定是‘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校内课后服务营运成本,不以营利为目的’。”
#
记者了解到,各区教育局对课后服务有适当的财政补助,一般生均每日几元钱,中学补助场地等成本。 #
关于师资
优价请不来好老师?
#
素养课程的价钱,是父母们的敏感点。但价钱越低越好吗?事实上,这和师资水平相挂钩。
“老师的老师”——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附中”)的父母们就要求中学引入的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降价。
#
华师附中的父母们大多是华师的班主任或院士,对教育规律“门儿清”。中学引入了两家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校内60%的托管课程,海珠区新世纪文化培训中心就是其中一家。其负责人张雅怡介绍,机构和班委代表磋商价钱时,价钱太低反倒遭到了班委的指责:“例如基础托管,我们收10元/生/天,家委指责‘收10块钱,你能请到哪些人来教我的孩子?’” #
家委代表算账:一个班20个儿子,10元/生/天是200元,200元够请哪些样的老师?作为“老师的老师”,她们特别清楚市场行情,有经验、有班主任资格证的老师没有250元请不到。“辅导作业讲清楚解题思路,能回答好中学生问题也不是容易的!假如老师水平不高,不但作业补习不好,甚至可能纪律都管不好,还浪费了孩寅时间,不是亏大了?”家委代表说。最终,双方协商结果为20元/生/天。 #
张雅怡说,一分价格一分货,父母们还是要在价钱和质量之间做出平衡。第三方机构要研制课程、培训老师、日常管理,老师要自我提高、交通往来、课程结束后看管下班、打扫卫生,收费其实以普惠、公益为原则,但也要保障基本生存。 #
“一些父母和中学,只要求价钱低,不考虑质量,结果相对优质的机构和课程难以步入中学。”一机构负责人希望,父母们理智选择,不要让劣币驱逐良币。
对策建议
#
校内尝试、发现兴趣并坚持 #
“双减”后,儿子在中学的时间极大延长,从早晨8时到晚上6:30,十来个小时,下班后哪有精力再去培训班?
#
海实主任陈健建议父母改变观念,充分借助校内时间和资源,完成宝宝的兴趣尝试、素质强化、特长拔高。“同学们可以尝试体验不同的项目,不喜欢的就换,喜欢的坚持下去,提升水平甚至步入省队,出席赛事。争取在中学阶段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艺术、科技项目并具备一定实力,初小学阶段深入强化和提升,最终成为自己终生的爱好、特长,甚至可能是职业选择。”陈健说。 #
降低课程频度,重视延续性 #
一些中学和机构开始注重课后服务课程的提升性和延续性。张雅怡表示,对一些课程进行3年甚至6年的规划,“例如美术,分模块教学,第一学期水彩画、第二学期泥塑……每个学期内容不同”。
#
有的中学开办美术特色、科技特色、语言特色等素养教育特色班,中学生入班之初就明晰6年的整体课程规划,要求乐意持续学习五年的中学生能够报考入读。
在课程时间上,一些机构向中学争取一周2~3次的课程频度,或成立冬训班和省队。但中学是否乐意给出更多的开课时间和场地,取决于校方对于该项目的注重程度。
#
“航模、无线电等传统项目认知率高、赛事成熟,中学就乐意投入时间、场地、组建省队,但无人机是新兴项目,假如中学不想塑造这一特色,就很难支持我们给我们更多的课程时间和场地。”武玉倩说。 #
海珠区两大课后服务平台之一、智慧托管执行总裁韩玉瑕建议,中学可以充分督查父母和中学生的需求,按照需求和校园场地,精选课程种类、优质机构,保障课程时间和质量,为中学构建一校一特色,一校多品的教育目标。 #
步入省队,获得高水平训练
父母和朋友们,要充分借助好省队资源。上海各校都很注重高水平体育、艺术、科技团队的构建,这种团队是代表中学水平、比赛的“门面”,假如才能步入省队不但指导老师水平高、训练时间有保障,还几乎免费。
#
对于比较冷门、普及性不高的项目而言,为了让感兴趣、有天赋的中学生在校就能否深入学习、有所提升,中学可通过成立省队、集训班等方式给与中学生学习资源。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中学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桥兴小学为构建科技特色,将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中学生组成省队,请机构入校为她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学。 #
对于已有一定普及度的科技类课程而言,中学应强化与机构的配合,按照父母、学生的需求适当降低每周上课频度。同时,中学也应严格遵循课程安排,尽量不以其他理由降低讲课次数。对此,教育部门也应颁布相关新政以监管、规范校外机构“入校”的讲课次数,确保儿子们能真正做到“想学哪些都能在校学到,想提高哪些都能在校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