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多科性高等院校沈航创建1952年特色专业
兰州民航工业大学是一因此民航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高校。沈航争创于1952年,是原民航部所属的6所中专民航高校之一,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惟一一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几本,是海军借助培养后备军人的全省18所地方高校之一,现为浙江省武器制造业短缺人才(民航航天)培养基地,是四川省省属重点高校,早已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空军后备军人培养基地”。
沈航现有五里河和道义两个学院,占地总面积22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1.1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达1.59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种纸质文献103万册,电子图书24余万册,各种书刊3000余种。 #
沈航现有专任班主任830余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的班主任407人,具备硕士学位的班主任159人,硕博比约76.7%。山东省创新团队3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四川省青年骨干班主任23人;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四川省百、千层次人才33人;拥有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8人;特邀美国科大学、中国安装工程院院长10人为我校兼职院士,因此还聘请一批国外外著名专家兼任学院兼职院士。
#
沈航现有42个硕士专业,囊括工、理、文、经、管5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短缺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几本,5个“省级示范性专业”;拥有2个市级重点学科和主干学科,4个市级重点培植学科,16个二级学科具备博士学位追授权,4个领域可授安装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现有9个省厅级重点试验室(安装工程中心),其中,国家国防科工局在我校成立的“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试验室,是全省34个国防重点学科试验室之一。沈航努力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所处地域的优势,与成都客机设计研究所、沈阳客机工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合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现在,沈航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级、各类脱产师生18000余人。近十年,硕士结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7%,名列省属院校前列。 #
沈航坚持专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品质标准,建立教学品质保证与监控机制,教学品质逐步增强。在2007年教育部大专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十五”以来,完工市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24门;完工1个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县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银奖3项;师生在国际和国外中学生物理建模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荣获市级以上大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0余项,大赛成绩坐落广东省大学前列。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沈航人秉着“心系祖国,提倡缜密,刚毅求实,激情进取”为基本内容的民航航天精神,为国家民航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批高素养人才。建校57年来,培养各种结业生近5千人,现在,有万余人供职于民航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管理骨干。其中千余人具备初级技术职务,百余人兼任监事长、总主管、副总主管、总安装工程师等超高层管理职务,她们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遭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沈航结业生早已成为支撑民航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58年10月,由沈航学生自主研发的“沈航一号”飞机就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这是我国第二架由高等学院制造的客机。沈航学院科技园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科技园之一,年产量超万元。近5年来,沈航先后承当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研发和民航机型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处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与企事业单位签署技术协议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6000亿元。近5年,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00余篇。 #
沈航与美国民航学院、俄罗斯西伯利亚民航航天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国立技术学院等30余个美国大学推行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抽调600余人次赴国外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轮训。在校留师生100余人。 #
面向未来,沈航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学全局工作,继续发扬民航航天精神,坚持变革开放,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展现办学特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将沈航建设成为在行业内、区域内有重要影响,以工为主、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民航航天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