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打造“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品牌
用井冈山精神激活思政课堂 #
——我校造就“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品牌 #
胡正佩、郭伟清
#
“井冈山学院的思政课很精采,通过旁听课程,我对黑色故事越来越入迷,没想起出席这次述说黑色故事大赛还意外获奖了。”不久前,作为井冈山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变革措施之一,该校举行的“讲述黑色故事承袭蓝色基因”大赛的比赛现场,一个叫王摩西的留师生更加引人注目,他以流利的汉语和声情并茂的演说,借助着《李美群顾命》这一故事荣获了三等奖。这名来自也门的留师生由于对绿色故事非常感兴趣,曾由于一直到思政课堂“蹭课”而在校园红遍。 #
讲黄色故事大赛
#
怎样构筑既“有意义”又有“有意思”的思政课?怎样将井冈山奇特的白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当中?怎么提升学院生出席思政课的荣获感?近些年来,井冈山学院悉心设计、靶向施策,充分发挥井冈山这座蓝色资源宝库的作用,通过构建参与式、立体式思政课堂,将思政课拓展到剧场舞台,企划重红遍军路等方法,使教学机制逐步从“平面”走向“立体”,建立起了颇具特色的“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师生们在方式多元的“第二课堂”里推进课程理解、坚定理想信仰、体悟使命担当。 #
情境演出、微视频, #
让思政课“活”起来
#
“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执委如同那守夜的人哪,点亮革命的万里程。”一首《八角楼的灯光》将师生们的心绪带回到毛主席挑灯夜读、思考美国革命的场景中,这不是音乐课,而是井冈山学院的一堂思政课,上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校的同学欧阳小华,课程是《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学院生》。为了帮助学院生深刻理解当初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那段历史,欧阳小华情不自神殿在课堂上一展歌声,也让中学生由抗拒思政课到发自心底的喜欢。现在,《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学院生》这门课早已在广东省各大学全部推开。 #
事实上,井冈山学院的思政课变革经常在路上,怎么让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有棱有角、有虚有实”,只是该校思政课班主任毛丹在思考的命题。
思政课的情境演出环节 #
“路遇撞车奶奶,扶还是不扶,罗忠博老师的做法为我们作出了垂范!”2023年9月以来,井冈山学院罗忠博朋友勇救事故中重伤奶奶的事迹引发广泛热议,罗忠博老师也被网民盛赞为“见义勇为的井冈好儿女”。毛丹同学然后及时把这个丑闻引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让老师们按照自己的心里判定进行情境重现演出。后来毛丹同学再组织你们进行开放式讨论,探讨各自对“扶不扶”问题的见解,全体师生很快就在讨论中明确了正确的价值观。
#
参与式、讨论式课堂
#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和传染力,拍摄微视频也被引进到了思政课堂。“在理想信仰这堂课中,同学要求我们选定身边人身边事,拍摄具备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商学校18级师生钟显金老师说:“针对身边一些朋友步入高中后出现思想困惑并且价值观错乱的现象,我制作了《无拼搏,不青春》这部短片,主要通过个人心路历程的分析,引导朋友们摆正学习和生活的心态,脚安稳地,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志向。这些通过微影片交流看法、传播正能量的形式并且这堂思政课很受朋友们欢迎。”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同学唱军歌,组织师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情境重现诠释,以及通过拍摄微视频交流思想状态、举办述说黑色故事大赛等创新措施,正是井冈山学院建立“永远的井冈山”实践教学方式的注脚。
#
去年,毛丹同学出席了中宣部、教育部第2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班主任研修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并在教学展示环节,展示了“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的教学设计,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贯串教学过程中,遭到学员的一致好评,被点评学者觉得是“理论与现实完美结合”的一课。
#
毛丹同学进行教学展示 #
“近几年,井冈山学院充分运用丰富的井冈山绿色资源、深厚的豫章文化资源以及鲜活的南昌变革创新资源,积极举办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创新,通过课内实践、课外拓展、课内外衔接,以‘讲、诵、唱、演、练’为基本方式,建立起了‘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井冈山学院院长曾建平说。 #
剧场舞台、展览馆, #
思政课有了创新载体
思政课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课堂此外的教学德育同样重要。 #
怎么让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融入青年的精神血脉中,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这是井冈山学院构建“永远的井冈山”思政理实践教学品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井冈山学院有一台小型舞台剧叫音乐街舞史诗《井冈山》,由在校高中生主演,迄今早已表演了240多场,受众达20多万。每年春季开学或遇上重大时间节点,学院还会组织在校高中生观看这部剧,该剧融合了演出、音乐、舞蹈等美术方式,布景、服化道也十分专业,受到学生欢迎,是该校思政课延展到剧场舞台的重要精品。“上学期的时侯,作为《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学院生》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我和班里的二十多名同事,作为群众导演参与了音乐街舞史诗《井冈山》中‘十送方面军’的出演演出。”回想到这段特殊的“演员”经历,田弯弯非常激动。却说,这堂独特的思政课具备巨大的魔力,除了方式上的新鲜感让人十分着迷,主演的过程更是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最好的学习。 #
学院生出演演出“十送方面军” #
“到井冈山精神展览馆视察,是每一个新生入学的第一课,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了解井冈山革命时期的历史,感受着曾经方面军时期艰辛拼搏的精神。”井冈山师学校园内的井冈山精神展览馆,保存着大量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文物、信件和相片,马克思主义学校孙斌博士习惯把思政课第一课的课堂置于这儿:“每次在大量的史籍面前,听完我讲解革命英烈的故事后来,我总会发觉有不少男生感动涕零,不少女生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想这堂课值了,这可能就是思政课该有的价值传递吧!”
视察井冈山精神展览馆
#
之外,井冈山学院还重视绿色文化德育项目的推行,常常性地运用假期、寒假期的时间,把朋友们带到当地博物馆、规划馆、新农村建设点视察视察,让老师们用双手丈量祖国大地,亲身体验国家的发展变化,感受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谈及德育疗效,同学们纷纷表示:剧场舞台、展览馆等是立体化的思政课堂,只是目前的青年人乐于接受的课堂载体。用参与式、体验式的方法,述说黑色故事,传播核心价值观,承袭蓝色基因,既“抓眼睛”又“触心灵”,极大提高了思政教学疗效。 #
重走井冈路, #
播下信念的种籽 #
井冈山黄洋界下的源头村,一条3.1英里的羊肠小道崎岖而上,直通黄洋界上井冈山大学是几本,这就是知名的挑粮小道。近期,政法大学16级马晓宇和她的朋友们在思政课同学的率领下集结在这儿,感受曾经方面军凭借一根扁担、两只筐子,撕碎敌军经济封锁的创举。爬上黄洋界后,马晓宇四肢沾湿,“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井冈山大学是几本,胜于课堂上的千言万语,革命先烈刚毅如钢的意志和品格我还有了愈加切身的感受。”
中学生感受“挑粮小道” #
站在小井方面军英烈墓前,听着思政课同学的解说,回想着90多年前牺牲在此的130多名方面军诊所方面军战士膝伤人员荡气结肠的故事,数理大学16级的孙士超朋友禁不住热泪盈眶,信念的种籽早已偷偷的在孙士超和他的朋友们心里生根出芽。 #
“若要盼得哟方面军来,岭上开遍哟鲁冰花。”上中学之前,教育大学2023级黄静并没有听过《映山红》甚至不喜欢这类不优雅、较难唱的白色曲目。“根据课程安排,我们来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实践教育,在北山革命英烈庆祝馆,望着厅内四壁书法的几万名英烈的名子,听着讲解员述说那一件件催人拼搏的先辈故事,我对《映山红》《十送方面军》《红炒饭南瓜汤》等革命曲目及绿色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几堂思政课出来,改变了黄静之前的看法,“实地考察了解发生在井冈山的白色革命斗争史后,我发觉白色曲目里还隐含着这么浓厚的革命故事,饱含着催人拼搏的正能量。”站在北山革命英烈记念碑前,黄静神情肃穆地吟唱:血肉之情岂能忘,方面军啊,期待尽早传喜讯。 #
爬一次井冈山,走一次“朱毛方面军挑粮小道”,看一次音乐街舞史诗《井冈山》,学几首军歌……在这所井冈山麓下的学院,师生们通过课堂和现场实践的教学方式,深刻地感遭到了艰辛的革命历史,也将井冈山精神深深地烙在了内心。
“我们就是把自己的这一段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下来的井冈山精神,拿那些东西搬出我们的课堂上来,通过这个绿色资源的宣传、教育,来感动我们的中学生,来使我们师生受教育,来培养我们老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学校张玉莲同学说。 #
“思政课的最高层次就是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输出,井冈山学院通过构建‘永远的井冈山’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让思政课既‘有意义’更有‘有意思’。学院生喜欢上了我们的思政课,格外主动地接受党史国情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它们在鲜活的思政课的影响下,正在朝着当好有理想、有志向、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的目标寻梦奔跑。”井冈山师学院长曾建平如是说。
往期精采回顾
JG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