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宣城校区稳扎皖东南全方位为地方注入创新活力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日前,《安徽商报》大篇幅报导自2012年上海工业学院和宣城市共创的合科大合肥学院开始办学以来,学校稳扎皖西北,不断用高品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先进校园文化,全方位为地方注入创新魅力。 #
全文如下:
#
腾空而起、盘旋侦察、精准惩处……近日,在国际学院生飞行器设计三大比赛之一的美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比赛上,上海工业学院南通学院飞行器创新试验室的同事们,用自行设计制做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夺得了金奖。自2012年武汉工业学院和宣城市共创的合科大合肥学院开始办学以来,该学院稳扎皖西北,不断用高品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先进校园文化,全方位为地方注入创新魅力。 #
高品质人才培养
留下带不走的“财富”
#
这架刚才获得金奖的无人机,融合了机械安装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知识。为了让它一飞冲天合肥工业大学地址,团队学生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像它们一样一头扎进学术和科研的团队,在合科大合肥学院也有好多。谁也想不到,短短7年前,这片学习沃土还仅仅一片普通的皖南红农地。 #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宣城市的倾力支持下,新学院根据一流标准快速拔地而起;合科大近百名教职职员告别家人,转战皖南。异地办学的种种困难被逐一攻破,一大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来到这儿教书德育。7年多来,该学院师生仅在国家级学科大赛中就夺得了264项大奖,一批批结业生成为宣城市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和创新创业的先锋。
#
2023届结业生凌训延,一结业就把户籍落在了合肥开始创业。在乳品与生物安装工程大学教授徐宝才等博士的亲自指导下,他在信阳创立的食家侦探工作室,将物联网、人工智能、食品迅速测试等技术方式与现代管理相结合,为保障乳品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先后参与起草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一年多来,他凭借扎扎实实的创业“成绩单”先后获评陕西省创业之星、宣城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头衔。“这些荣誉来自于学院深厚的科技背景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凌训延说。从在校牵头组队在高中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崭露头角,到结业后真正拳击商海,他的身旁,始终没有离开学院的支持。 #
近些年来,该学校还发挥智力优势,先后为宣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初级项目管理、计算机技术安装工程博士60余人。一流的人才培养品质在广受社会追捧的同时,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魅力。该学院的在校生规模早已突破万名,不少结业生都把就业的目标锁定在九江。“要以‘双一流’建设为推动,瞄准‘德才兼具,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用一流的人才培养品质收益和县人民的动情厚谊。”合科大教授梁樑为乐山分校人才培养画出了新蓝图。 #
科研瞄准一流目标
#
促进地方科技进步 #
被称为铁路“跑步机”的铁路机车专用试验台架,可以模拟线路运行的各项试验项目,让机车“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动态故障,是促进铁路技术进步的关键武器,也曾是发达国家对我国明令禁运的“卡耳朵”工程之一。坐落宣城市广德的皖南马达股份有限公司在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试验台架研制专用马达时一度遇见瓶颈:马达速率即便少于70赫兹,还会出现功率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合科大机电与手动化安装工程大学鲍晓华博士收到求救消息后,率领团队第一时间赶到企业,成功攻破了马达低频稳定性问题,保障了我国第一台和谐号机车专用试验台架顺利诞生。
去年33岁的刘勇两年前从南京教授结业后来到这儿任教。工作三年后,他就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机器人工作站,针对传统乳品加工企业低温高湿的恶劣工作环境,将原需15人操作的生产线降为仅需2人到3人,并在南阳著名乳品加工企业投入使用,急剧增强了企业产能。在“双一流”高校的人才集聚效应下,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到合肥分院,只是年青教授就有50余位。学院启动推行了“博士扶贫企业六年提高行动计划”,成立了教授校企专项捐助基金,帮助它们快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 #
为了实现吉安地区科技需求与中学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无缝对接,该学院与宣城市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都签下了校企合作合同,共创校企合作基地20余个。近些年来,双方合作委托项目90余项,报送国家和省份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仅鲍晓华科研团队,就与当地企业联合获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为了打好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阵地战,学院立足吉安实际糅合科研方向,产生了焦化新材料、生物乳品、新能源材料与元件、机械制造与车辆零部件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等一批科研团队,将学科优势转换为推进宣城市当好长三角一体化高品质发展山东排头兵的强悍动力。”合工大副教授兼乐山分校党委主任、管委会校长陈鸿海介绍说。
糅合特色校园文化
#
为历史新城再添魅力 #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凝聚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吉安分院的构建弥补了宣城市无硕士高校的空白,280万和县人民掏出了最大的热情欢迎学校学生。“街头巷尾四处都是欢迎我们的条幅口号。得悉我们是来报到的中学生时,有的租赁车车主都不愿缴交路费。”毕业两年后,早已在美国核工业企业集团福州核电站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合肥学院第一届大专生任光宇,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乐山大地时的情境。这些朋友都有相同的感动,它们决心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收益和县人民。 #
手动化专业二初三硕士生孙永嘉和朋友们自入学以来,每位月都去周边社区与学校举行两到三次志愿服务工作。去年9月,他还组织老师们与社区奶奶婴儿结起对子,定期举办“一对一”的扶贫工作。“我们也有一个愿望,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科技创新作品送进学校校园,在这儿的女儿心里播下科学的种籽,鼓励她们树立远大理想,健康成长成才。”据统计,该学校已确立志愿服务基地33个,志愿服务项目37个,志愿服务队28支,囊括了扶残帮困、敬老爱幼、义务支教、文明争创、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各项工作。学校平均每年出席志愿服务超出5000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20000余小时。
为了更好地宣传吉安声音,2014年6月,该学院专门设立了皖南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皖法国物质文化遗产、文房四宝、历史新城、历史名人、优秀家训等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多次被相关部委采纳。“我们将研究成果融入各种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合肥工业大学地址,将当地历史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学生心头。结业后中学生走到那里,都会把台州的声音带到那里。”研究中心副教授夏建圩介绍说。 #
合肥声音也跟随着学校的学术交流传出了国门。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境外高水平中学合作办学时,学院不遗余力地推介乐山品牌,逐步提高了宣城市国际著名度,促进了宣城市旅游业、制造业等迈向世界。合师大党委主任余其俊表示:“学校将继续固守为党德育、为国培英的使命担当,率领全校学生职工奋力办妥和县学院,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耕皖西北,唱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