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高考 > 考试动态 >

著名秦腔艺术表演家马友《窦娥冤》(图)《戏曲史》

2022-09-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著名秦腔艺术表演家马友仙的《窦娥冤》用四字形容,引人入胜。唱腔是公认的好嗓子、甩袖转身掩面等动作到位、情感演绎极佳、音乐伴奏以情入声,马老师的表演一点一点地把耐不住性子看戏的我吸引到窦娥的坚决、悲愤中,激起我想站起来对欺负我的人说不的决心和勇气。窦娥临刑前对天地控诉,阴魂相见父亲窦天章俩幕最让我为之动容。从没有想过,戏曲能给我如此大的情感共鸣与艺术享受。秦腔的朴实、粗犷,完完全全表现出了窦娥冤这一元杂剧剧本对封建统治的悲痛控诉、对下层受苦受冤大众的悲勉情怀,悲剧的艺术魅力由此得以诠释。

#

元杂剧的文本体制与特色 #

元杂剧以男女主角为主,男称为末,女称为旦,一本戏由一人主唱。其它角色如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只能说白。在文本上,一般唱词典雅,说白通俗。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文本创造遵循曲牌体规定,一折使用一宫调一套曲。曲牌体和板腔体是中国戏曲主要音乐结构。曲牌体规定了一折戏的长短句式、字数、韵脚,跟宋词有词牌名规定的对称平仄字数行数要求一样,元杂剧的唱词也遵循曲牌体的规定。这种剧本创作模式被称为北曲,与明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南曲相对而言。明中后期杂剧剧本的结构更加自由了,南曲取代了北曲。昆曲也采用的是曲牌体。 #

元杂剧演出是四折一楔子,四折分为上下场,楔子为四套整曲之外的零曲和宾白,介绍背景或串联两折用(楔子偶尔在中间)。一折采用一宫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每一折宫调中间不换韵,一韵到底。

#

元杂剧的特点是自然,大量使用俚语俗语。王国维先生于1913年撰写的《宋元戏曲史》,就将这一成熟的戏曲形式提高到与唐诗宋词并列的艺术高度。 #

秦腔

#

秦腔发源于陕西,陕西很长一段时间属于秦地,所以有秦腔之称。因伴奏乐器主要是枣木梆子,俗称为梆子腔。目前对秦腔的形成时间,统一看法是秦腔最晚形成于明末清初,在康熙年间有《秦腔论》(1705年),系统概述秦腔特点。乾隆年间,陕西秦腔代表艺人魏长生进京表演,一出《滚楼》轰动京城,但后因有辱风化之名被赶出京城,秦腔在京衰落,后京剧形成与发展。1912年,易俗社在西安成立,极大推动了秦腔的发展与流行。秦腔今流行于西北,包括陕西、宁夏、新疆、甘肃、兰州等地。秦腔首创板腔体这种戏曲音乐结构,单曲体,有利于多形式内容的表达。 #

秦腔表演特点是朴实、粗犷、夸张。对秦腔与元杂剧的特色进行比较,就知道秦腔是最适合诠释窦娥冤的,不像昆曲、京剧等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秦腔的感情是完全往外释放的,与窦娥冤这出戏的特色十分吻合。

#

剧作家--关汉卿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三教九流,戏子一直处于下九流的地位。戏曲能走向艺术的殿堂依赖于有文学、文化底蕴的文人学士,是他们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改编成在勾栏瓦舍出演的剧目。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居于榜首。

#

关汉卿出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是统一而混乱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民族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个时候科举考试被废除,大部分汉族文人没有出路,社会地位沦落至与乞丐、妓女同等。他们有大量机会和底层人民广泛交流。关汉卿就经常在勾栏瓦舍中出现,为戏子们编排剧目,即使完全不被外人看好,他自己完全没有身份认同焦虑,反而是以此为乐。他在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自称为“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所创剧本的风格是直爽少遮掩,激昂高亢,大白话多典雅词句少,这一创作特点也让关汉卿在明代受抨击,明代何良俊批判“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关汉卿创作的剧本题材广,主题深刻,据记载的杂剧有60多种,留存下来的有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 #

感天动地窦娥冤 #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评价《窦娥冤》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

元代蒙古贵族奢侈无度,当官者为笼络上级,搜刮民脂民膏,冤案错案不计其数。《窦娥冤》效仿东海孝妇的故事,描绘出元代官场的黑暗,揭露了为非作歹者反而富贵又延年的社会风气,反应了底层人民惩治邪恶张扬正义的愿景。关汉卿创作这样的剧本,承担着被当权者谋害的风险,这一点在田汉先生所编排的话剧《关汉卿》中有所体现。重读窦娥冤原本,发现秦腔在剧情安排上做了些改编,一是张驴儿和他父亲救蔡婆改编为了张驴儿和他母亲救蔡婆;赛卢医被逼给毒药改编为赛卢医与张驴儿合谋给毒药。秦腔的改编将矛盾集中在了地痞流氓张驴儿和居心不良赛卢医欺压寡妇窦娥和蔡婆秦腔张连卖布,桃兀贪赃枉法使民众蒙冤上。

#

看原本,窦娥的坚贞不屈是更为突出的,她三从四德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是更突出的。窦娥被贪生怕死的蔡婆劝导再嫁不从,张驴儿以见官要挟不从,朝堂上打得魂飞魄散不从,因见老迈婆婆要见刑秦腔张连卖布,才从。“我不肯顺他人,倒著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她的冤屈天地不理,鬼神不管,无人可知,她一腔悲愤许下三愿,只为自己的冤屈能见得湛湛青天,可悲!可叹!

#

窦娥冤在不同戏曲形式中都有编排,京剧、昆曲也有精彩演绎。马友仙老师这出窦娥冤是我第一出完整看下来的戏曲,触动很大,提笔记录所得,并期待下一个与戏曲的美好相遇。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