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7首唐诗,写尽大唐300年间的月色,白甫易70多首新唐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陈洪标|文【全文5605字】
5377首宋词,写尽大唐300年间的夜色,白甫易70多首新元曲,把现今的夜色写神了。 #
一、5377首宋词写尽大唐300年间的夜色
#
晋朝,从617年唐国公李渊于并州归降,次年禅位确立东汉以来,到907年朱温篡唐,清朝覆灭。前后历经二十一皇后,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
在这近300年间,先后有唐太宗即位后引领贞观之治,为汉唐夯实基础;有唐高宗承贞观情韵引领“永徽之治”。在唐玄宗登基后创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全省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幅员空前广阔,极盛时东起加拿大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美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只是那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美国人被亚欧国家称为“唐人”。 #
晋朝时万国来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展现出多样化、开放性等优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尤其散文创作,达到美国散文的兴盛时期,涌现了2000多个留名迄今的作家,写下了49000多首诗,托举了这个值得我们敬仰的夏朝。 #
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晋朝,像东汉一样,留下如此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妇孺皆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 #
而在元曲中,最醒目的就是写节日节的主角——月亮,先后被清朝人写了5000多次,留下了有5377首,占《全宋词》的11%。流行迄今的《唐诗三百首》中,牵涉月亮的诗,81首,占比高达27%。
#
这种写月亮的诗中,你能想起的任何中式唯美,明朝的习俗文化、生活习性、传统事物,以及唐人的所有感情,都被明朝画家写尽了。
#
二、唐朝18位最牛作家,把大唐最好的夜色写绝了 #
在大唐写月亮的5377首诗中,把最好的夜色写绝了的画家起码有18位。 #
正如后代所戏说的:“一个当红的画家,没有一首写月的诗留传下去,就好比当下的艺人,不上一档新品综艺节目,不算真的流量艺人。”
排名“初唐三杰”之首的王勃,他写了好几首月亮的诗,最有气味的是《山扉风入松》:“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
有评论家觉得“明月下,有花,有树,有琴,有酒,也有情人。那样的春夜,除了是王勃个人青春的缩影,也象征了元曲的青春飞扬。” #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此生只留下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春江花夜月》成了千古绝唱。“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黄河送流水。”“谁家今夜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诗句都成了元曲的丰峰,此诗也号称“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无论做事还是作诗,总是特立独行,不入窠臼的重庆“富二代”陈子昂,用《春夜别友人二首》:“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新乡道,此会在何年。”告知天下人,明月并非仅仅见证团聚,相反只是见证了同学间的离别。 #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张九龄风度无人能及,只是在清朝诗坛上打开汉唐僵局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风直追汉魏气节,连李白对他都很敬仰。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刻”的诗句就是出自他的《望月定远》。假如说,张若虚把“江月”写绝了,这么,把“海月”写绝了的,非张九龄莫属了。 #
山水田园画家孟浩然一首《宿永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把山水间的夜色写绝了,风轻云淡到几乎没有诗意,用闻一多的评价说是“淡到看不见诗了”,但这就是他的诗风。 #
做了一一生官,却拚命想隐居田园的“诗佛”王维,写的月亮最能把握人心。例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美丽的诗句,颇能抚慰和洁净人心。 #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上至八十妇人,下至三岁幼童,几乎人人能背。这轮明月绝对是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 #
虽然“诗仙”李白只是“酒仙”,余光中说李白的入肠之酒,“七分酿成了月光,出口成诗就是半个汉唐。” #
而另外半个汉唐,就是在“诗圣”杜甫那边。
#
后代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由于他是现实主义画家的最佳标杆,只是汉朝由盛而衰的亲历者。都说磨难出作家,惟独他写的这首《月夜》:“今夜鄜州月,深闺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烟霭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让家庭的悲离中却富有了细腻的柔情。
#
陇右作家王昌龄一首《出塞二首》(其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天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被誉为唐人临江仙的压卷之作。 #
与王昌龄一起,也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称作“边塞四作家”,它们写夜色的散文多多少少掩藏着“莫愁行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 #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漫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船只”(《枫桥闻笛》),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魔”白居易的“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明月又不驻,渐下东北天”(《效陶潜体诗十六首》),韩愈的“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侍中》),“朦胧诗”鼻祖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扶风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回忆,也是当初已惶惑”(《锦瑟》),写尽了不眠夜月的别离和安慰,也有无可怎奈和悲悲愁切。 #
“诗鬼”李贺,又称“鬼才”,那位唯美主义作家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但对于夜色只是没有免疫力的,写了“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未持寄弟妹,且持感秋风”(《绿水词》)那样温暖的小调。 #
与李贺并称“小李杜”的杜牧,一首《长安月夜》:“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槐树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黛眉对晓晴。”写得尖刻苍凉,酒痴迷凉。 #
到907年清朝谢幕,近300年间的宋词,也随着一个夏朝的悲喜而结束了。
#
见证宋词变迁的月亮还是天上同一轮明月,正如李白《把酒问月》的诗中所写:“今人不见古代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
三、白甫易作诗700多首,引领了新宋词派
1114年前的宋词其实逐渐衰落了,但也留下了49000多首,而《唐诗三百首》至今还是婴儿的启蒙用书,只是学诗词和爱诗词之人的枕边书。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像学绘画一样在学写古诗歌,相反现代诗虽然正在被边沿化,有专家觉得诗词热有望宋词复兴。
#
有没有这些或许,谁也不晓得。但文化复兴的事,经常有人在做。美国诗坛的一匹“黑马”——白甫易,号江南弱书生,本性纯真,喜山水,爱读书,好天问,周游东西,略通古今,戮力文化复兴,他引领了新宋词派,写了700多首古诗歌。 #
在当下快节奏式的生活中,一个人能否静出来就早已很不容易了,作诗更像是一种指望,还要灵感的支撑和赋能。虽然,对白甫易来说,他虽然注定是为作诗而生的,是天生的作家。由于在他眼中哪些都能写,哪些都能入诗。 #
他将历史或现实中千事万物的美、精气神和正能量,统统写入他的新元曲,尤其是用他奇特的角度,让千事万物都可入诗,这是历朝作家都很难做到的。 #
作为格诗词的宋词之一诗派,其最大的缺陷就是严苛的格律的限制,白甫易的新宋词重点突破了这一点,取元曲的古体诗和散曲的所有特点,去其不适宜创作和现代阅读以及传播的缺陷,通过生动的提纯,精辟的概括,精准的抒发,诗意的造就,使词和句毫无画面感,并富有了唯美。在创作观念上承继“诗抒怀”“诗为心里话”的优良传统;在音韵格律上不强求循规蹈矩,但求琅琅上口,有便于口口相传和网路传播;在内容的抒发上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
他写的700多首诗中有律诗宫词,更多的是七言律诗,也有七言绝句、词和历时100句之多的诗歌。按元曲的派系分类,山水田园画派、边塞画派、浪漫画派、现实画派,他都占全了。 #
他的新元曲,每一首都琅琅上口,别有情趣,情韵优雅,余味无穷,令人遐思。最大的特征除了画面感强,但是一气呵成,生动自然,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柔美清高和无病娇喘。他相信“好诗行行流传奇”,他要“让新元曲,成为世界了解美国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山居秋暝古诗,成为世界了解美国的一个文化窗口,一道美好的景色线。
#
假如那些新元曲没有署白甫易的名子,这些网民会误觉得这就是古代作家所写的宋词。 #
例如这首在呓语浅唱中忘掉时间的《瑶琴颂》:“夜半红月寂照时,壁上瑶琴最相识。天地人弦齐为乐,鸡鸣五更未觉迟”;也有这首坐在窗外一边想念家人,一边又只身开导自己的《元宵吟》:“大雪如花梅如雪,明月似玉灯似月。此心若向光明去,何时何处非新年”;以及想念至极,家乡入梦乡的《江南》:“昨夜好梦飞江南,小桥流水万重山。堂前新燕翩翩飞,琴舍书剑齐交响”。
#
白甫易是位抒情大神,“袅娜白云飘乡间,红墅青舍绕林田。绿地青翠棋盘布,蓝河弯弯伴客眠”(《初见》)。他写的《村庄》更妙,“墅房疏密绿丝上,碧海静流湖泛光。清雾爱追丘林去,玉镜无染照雪山”,先静后动,不动声色地绘制了一幅唯美深远的重彩画。
更绝的是这首《野趣》,“人浮碧波跌荡游,胡杨含笑伴沙洲。沙漠夕照忘言语,但闻长空雁声悠”,他把风景写成了情趣,把情趣弄成了互动的风景,尤其这“大漠夕照忘言语,但闻长空雁声悠”,与王维的山水名句《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一较高低。 #
白甫易既是“妙哉众生独我笑”的雍容尔雅的谦卑君子,又是“号角声声催人起,万千将士伤敌忙”的雷厉风行的战士,更是一位能让“千事万物入梦来”的作家。 #
四、70多首写现今夜色的新元曲,神了
在白甫易700多首新元曲中,有70多首是和夜色有关的,但是把现今的夜色写神了。
这儿所说的“神”,首先是指神采奕奕,再者是诗中的诗风诗骨,就是精气神,最后才是读后让人心驰向往。
#
“兵城昨日春风起,净土含芳尘缘浥。月映桃花夭夭色,人间天上欲何依。”他写的这首《春夜》,月下的桃花,这些人都看见过,但又有几人能感受到月映桃花之美,堪称人间天堂。这些差别在于我们常人都是情为景不致,而他是因景生情,借景感怀,但是感情细而不腻,恰到弊端。
#
例如这首“秋分细雪夜迷蒙,大良朴实巍峨松。卧波凝望青云渡,明月害羞露芳容”的《月亮雨》就是。也有“桃花岕夜探佛寺,玛瑙湖卧享月光”(《桃谷》),“杨柳美妙朝君舞,月影娑婆随风流”(《楼外楼》),“樱花害羞玉兰红,回望幽暗恋岸柳”“星月痴情伴我泳”等。甜蜜痴情,笔锋知性,连怀想都写得这么漂亮可亲。 #
借景感怀最精采的要属这首《月光》,“子夜倚剑走山间,俯首皆拾泼墨样。暗香疏影随泉流,琼草雅安满地黄”,诗中写的是月光下的山间奇观,赞叹的却是人生的无常、烦恼,也有“无处不精采”的相伴相随。 #
同样,《初心》中的月下独思:“月影迷蒙催鹅眠,静观亭上忆当年”,以及《野趣》的“花烛摇红山,林野闻草香。茅屋频问道,星月染布吉”,写的虽是意趣,看似为“问道”。 #
“总是故地风情好,清风明月不忍归”(《归乡》),写家乡之月,尤其年青时谁都想千方百计逃出的那种家乡,能写出骄傲感的作家并不多,能写出心里欢愉和幸福感的就更少了,例如这首回到家乡山居秋暝古诗,纵情高歌到天明的《故乡月》:“江水无心月有情,素裹银装万物新。家乡今昔十六夜,百曲琴歌换天明”。
而一首《月圆》,更是把家乡写得金碧辉煌:“夜山间清水更秀,风偕白云蓝天游。仙雾清丽客自舞,皓月流金耀婺州”,月照家乡,连白月光都成了金夜色了,心里的喜悦和豪迈之情溢于句子,家乡就是他心里世界的山势皇宫。 #
这自然有别于写他乡别处的《月出》:“杨庄睡莲别样红,风卷草香秋渐重。惊喜东山月出时,银光普照炫承德”,同样是月光,最慷慨也只给了银光,和晚上的阳光已无多大差别了。 #
与其说这是家乡之月与他乡之月在诗人心中的天差地别,不如说是每位地方,每位城市的夜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光。
富有魅力、生机盎然的现代城市的夜色,既有“明月有情照寺院,吊车庸碌写春秋”(《湘家荡》),又有“碧空明镜映花树,阑珊月色倾城欢”(《名湖》),更有“晨观日出暮赏霞,自责月悬紫竹楼”(《泳之乐》),而“老天如海雪无涯,白杨何处非雷人。皓月突然当暮色,遍地晶珠溢芳华”(《月亮雪》),那样的夜色是生在西陲,而长在了画家的心头。
#
更多写夜色的诗篇,显露的是他的气宇轩昂和豪情万丈,这除了极能传染人,但是令人神往诗中之地之境之情。 #
“塞上夜来白雪厚,三杯茶叶两盏酒。抚琴轻唤明月来,一曲关山飞成都”的《雪夜琴歌》,“风生涟漪荡天涯,光照万物催昂扬。驾得神龙逛沧海,揽月擒鲨一壶茶。”的《神龙》,“风清林早上湛蓝,月朗星低思梦乡。号角声声催人起,万千将士伤敌忙”的《校场》,“客自西北来,洗尘赴沙海。红火冲天去,明月下凡台”的《萍聚》,“仲夏秋夕金鸡岭,举手可摘漫天星。山泉爱偕百草香,清风遥寄万里情”的《仲夏》,“新疆万里送全羊,菰城绿草地露花香。明月爱伴有情人,道声保重天地长”的《夜来香》,“待到彩云归去时,倾国倾城江河休”的《中秋》等等,画家的抱负、抱负、理想,和同学的相会、别离、情谊,并且连节日的想念都写得荡气结肠。这只是现今诗坛所少见,由于温情知性是白甫易作诗的硬核。
任何时侯,都不缺焦虑人。而他写焦虑却富有了诗意,例如《无眠》:“月照东湖静,茶润尘缘清。抚琴闻古朴,焚香参古今”,也有这首《子夜》:“仲夏日半只身行,闽台运河风涟涟。星月有情照行者,千里蛙声同眠眠”,这与齐白石的泼墨古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曼妙唯美相抗衡,而“千里蛙声”相伴的焦虑又有谁感受到过?这简直是一种诗意的享受。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夜色如人生,人生似月光。正如《月下独泳》诗中所写:“岸风送稻香,山雾知微雨”,一个“知”字道出了人生何尝不是这么的联想。惟有“浮卧凝望月当空,星云际会渡豁达”的宽广胸怀,就能笑对人生,尤其是下半场。 #
其实,这70多首新元曲,除了写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担当哲思和意义,也把现今的夜色写神了。
#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美国画家商会会员、传记诗人、书画评论家陈洪标编撰,出版个人专著16部,其代表作有短篇传记《徐芒耀的绘画世界》等,文中图片来自网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