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8
六、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
2、我国名山景色各异的原因是什么?
#
七、综合题
佛教在中国是怎样发展传播、怎样中国化的?六、简答题 #
答案:1、旅游和旅游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规模发展又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效果的影响。旅游业在经济中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国际旅游能够增加接待地的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国内旅游能够有效刺激国内消费,回笼货币;旅游业可为接待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刺激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给接待地带来负面影响。大量游客涌入,超出接待地的承受能力,有可能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各种问题 #
2、我国名山景色各异的原因是:
(1) 由于不同地区山地的岩性和内、外营力的作用导致的。 #
(2) 由于不同地区山地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
(3) 由于不同地区的山地所处的纬度、相对高度及季节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
七、综合题 #
佛教的传播大致分为三条路线:
#
(1) 南传佛教 由古印度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以及我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
(2) 北传佛教 由古印度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
(3) 藏传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本地的原始宗教融合成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
公元初期前后,佛教由印度传到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中国的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主要教义,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当佛教在南亚次大陆逐渐消灭后,中国佛教完全保存了佛教的经典,可以这么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中国的佛教由三大系构成,分别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云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