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考试辅导 >

导游基础知识辅导资料:中国民族民俗(第三节)

2010-12-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中国民族民俗
第三节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简介
#

一、满族
满族人口约1068.23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历史悠久,隋唐时称“靺鞨”,唐末五代时称“女真”,12世纪初建立金政权,先后灭了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17世纪初,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洲”,随后建立清政权。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很大影响。
满族的传统建筑形式是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头顶后留发,束辫垂于脑后。妇女多穿旗袍,梳两把头或旗髻。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人喜欢吃面食,饽饽是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流传至今的“驴打滚”、“萨其玛”、“绿豆糕”等都是满族传统点心。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

#


满族有孝敬长辈,讲究请安问好,重视礼节规矩的传统。男子请安要“打千”,左膝前屈,右腿下弯,上身前倾,右手下垂,问好。过年行跪拜礼。女子问安要双腿并立,双手放右膝上,曲膝弓腰,问好。此外还有执手礼、拉手礼、半蹲礼、磕头礼、抱见礼等。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大体一样,重视农历新年。颁金节是满族的“族庆日” ,以纪念1635年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满族人禁忌较多,除了各种礼仪习惯中所规定的必须遵守不许违犯外,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另外,满族人还不打喜鹊、乌鸦,不吃狗肉和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

#

二、朝鲜族
朝鲜族,现有人口192.38万,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
朝鲜族能歌善舞,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朝鲜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摔跤和踢足球则是男人们的运动。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
朝鲜族的主食一般是大米和小米。泡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另外,打糕、 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
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女子们还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也叫花甲礼)。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
朝鲜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一年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等。 #

三、蒙古族
蒙古族现有人口581.39万,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最早见于唐代,是当时蒙古地区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号称成吉思汗,蒙古地区诸部由此逐渐合为一个统一、强大、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多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基本上确立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和发展了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并且打通了亚欧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p#分页标题#e#
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大量珍贵典籍。其中,《蒙古秘史》是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史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蒙古文是一种很便于书写的拼音文字,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袍身长宽大,右衽,高领长袖。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称奶食为“白食”。“手扒肉”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烤全羊”是蒙古族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蒙古族注重饮食的文化气氛,歌舞常伴,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已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传统的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马刀舞”等。“好来宝”是蒙古族一种自拉自唱、即兴创作的表演艺术,在草原上流行很广。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献哈达、敬鼻烟壶是他们比较正规的见面礼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白节”(时间和汉族的春节一样)、祭敖包、那达慕、马奶节等。“白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正月亦称“白月”, 这是因为蒙古族崇尚白色的缘故,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射箭、摔跤、赛马被称为“男子三项那达慕”。
#

蒙古族的禁忌很多。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入蒙古包;另外,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将它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忌在火炉上烤脚,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到蒙古人家作客,绝不许踩蹬门槛。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 #

  #

[1] [2] [3] [4] [5] 下一页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