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导游资格基础知识辅导资料:道教概述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道教
道教是中国汉族自创的最大宗教。它源于古代巫术,信仰多神,尊老子李聘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养生为主,慈悲为怀。活动有念经修行,劝善止恶、禳灾祈福、观星拜斗、设坛打醮、画符咒水等内容,与佛教有些相似。信奉的神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赵公元帅、城隍、土地、六丁(阴神)、六甲(男神)等。主要节日有正月初七玉皇大帝圣诞、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诈、农历正月直四日上元天宫节、2月14日道德天尊圣诞、3月3日王母诞、6月24日关圣帝君圣诞、7月14日中元地宫节、9月17日财神圣诞、10月14日下元水宫节、12月22日王重阳祖师圣诞等。
道教有龙门、华山、南无、劳山、昆仑等派别。其中戴黄冠、披道服、深居观中者,称“全真道士”。还有清静、正一、混元、灵宝等属无师派,不蓄发,有的兼营工商业或其他职业,与农、工、商民无异。还有一种道士专门为人作禳解、祈祷,临神坛作法时,着黑色或红色道服,称“火居道士”,民间称为“师公”、“神汉”,他们不吃斋。“火居道士”主要法事活动有三种:一是打锣天醮。每逢大灾大疫时,为人祈天打醮。二是庆神。主要是庆坛刘,为地方傎邪消灾,保一方人丁安宁,无病害、灾难。三是“安龙”、“送鬼”。 #
道教传入永州始于三国时期。西晋初,宁远一带已建有鲁女观,这是境内最早的道观之一。此后,道教在境内加快了传播速度。到唐宋时期,境内已建有多处道观。明清时期,道教在境内处于最盛时期。清光绪年间,境内有道观500余座,道士、道姑3000余人。民国时期,道教在境内开始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求神消灾、驱鬼治病、卜卦算命等活动逐渐绝迹,以道教为职业的道士、道姑改从他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道士、道姑又重操旧业。90年代以后,道教活动得到规范和正常开展。
道教在永州境内传播过程中,先后修建了一批道观,著名者有鲁女观、九灵观、无为观、黄庭观、羊仙观、九疑观、何仙观、紫霞观、会真观等。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著名道士、道姑,如楚伯公、何仙姑、蒋晖、王真人、陀天等。芝山城区以南35华里的何仙观,传为唐代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得道之处。元代,修炼于零陵阳和山的道士王真人,对道学有较高造诣,元初对其修炼处赐观额“万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