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税务师 > 考试辅导 >

2011年注税税收相关法律第一章考点及例题: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形态

2010-10-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考点六】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形态 #

  【解释】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

#

  【相关链接】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一)犯罪既遂

#

  【解释1】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

  1.结果犯 #

  【解释】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案例】刑法规定的破坏交通设施罪必须造成严重的后果才构成本罪的既遂。 #

  2.危险犯 #

  【解释】以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案例】破坏交通工具罪必须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才能成立犯罪既遂。 #

  3.行为犯

#

  【解释】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案例】在脱逃罪中,依法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当其脱逃了监禁羁押的状态和程度,如脱离了监狱大门等,就认定为犯罪行为完成而达到既遂。

#

  4.举动犯

#

  【解释1】只要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 #

  【解释2】由于举动犯一着手实行犯罪就构成既遂,因而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也就没有既遂与未遂之分,但是仍然存在预备阶段,故还是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问题。

#

  (二)犯罪预备

#

  犯罪预备的特征有:

#

  1.主观上为了犯罪;

#

  2.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

  3.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

#

  【解释】如果已进入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则成立犯罪未遂。 #

  4.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解释】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案例】郭某准备到某学校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遂约张某帮助他去望风。张某不同意,并告发了郭某,郭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郭某还未实行偷窃行为,未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因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张某的告发而未犯罪成功,属于犯罪预备的特征。

#

  (三)犯罪未遂 #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1.着手实行犯罪; #

  2.没有得逞; #

  3.没有得逞是由于行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

  【解释1】如果虽然存在妨碍犯罪分子继续实施犯罪的主客观障碍,但这些障碍尚不足以阻止犯罪分子继续其犯罪行为,而犯罪分子出于本人意愿主动放弃犯罪的,则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构成犯罪中止。

#

  【解释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免除处罚。 #

  【案例】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了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本案中,李某说自己患有性病,虽然对丁继续实施犯罪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量上尚不足以阻止丁继续实施绑架行为而后出卖的犯罪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丁主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而不属于犯罪未遂了。

#

(四)犯罪中止 #

  【解释】中止犯既可能发生于犯罪预备过程,也可能发生于犯罪实行过程。 #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

  ①必须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 #

  ②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

  ③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

  【案例】甲为了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属于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 #

  【解释1】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防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不能认为是犯罪中止。 #

  【解释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不免除处罚。

#

  【案例】甲基于杀人的故意对乙砍了20刀,甲看到乙还没有死亡,并且流血不止,乙非常痛苦。甲此时产生了恻隐之心,将乙送到医院抢救。经过抢救,乙没有死亡。在本案中,甲虽然实施完了杀人行为,但在没有出现死亡结果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将乙送到医院抢救,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甲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

  3.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区别

#

  (1)预备犯与未遂犯: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

  (2)中止犯与预备犯、未遂犯:是否具有自动性 #

  (3)既遂犯与未遂犯:是否完全实现了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事实。 #

  (4)中止犯与既遂犯:犯罪既遂以后,行为人有返还原物、赔偿损失、救助被害人等行为的,属于犯罪后的表现,不能认为是犯罪中止。

#

  【例题1·单选题】某甲与某乙有仇,就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一饭店吃饭,便携带匕首向某饭店走去,途中突然心脏疼痛,只得提前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中止 #

  B.犯罪未遂 #

  C.犯罪预备 #

  D.不构成犯罪

#

  【答案】C

#

  【解析】某甲还未进入杀人行为的阶段,即尚未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心脏疼痛只得返回家中,是被迫放弃犯罪,而不是自己有悔悟等自动性的停止犯罪,因此属于犯罪预备。

#

  【例题2·多选题】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说法正确的是( )。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C.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免除处罚 #

  D.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

  E.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

  【答案】ACD

#

  【解析】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而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故选项A的说法正确。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不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免除处罚。故B的说法错误,C的说法正确。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犯罪,而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二者区分的关键,故D的说法正确。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而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故E的说法是错误的。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