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模拟试题 >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3

2011-09-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3 #

三、综合题 #

1、2011年4月1日,境外的甲公司和境内的乙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乙公司将自己60%的股权转让给甲公司,并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拟定的方案中,部分内容如下:

#

(1)乙公司的债权债务由丙公司继承。 #

(2)甲公司收购乙公司60%股权的价款为1200万美元。甲公司应当自丙公司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600万美元,其余价款在2年内付清。 #

(3)丙公司成立后,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000万美元增加至3000万美元,增资部分双方分期缴付,甲公司应当自丙公司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第一期出资80万美元。 #

(4)丙公司的投资总额拟定为10000万美元。 #

问题: #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指出乙公司的债权债务由丙公司继承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 #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股权并购价款的支付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缴付第一期出资的数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指出丙公司的投资总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2、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商品,并签订买卖合同。A按期供货后,B于4月6日向A出具面额为30万元的汇票,期限为5个月。A取得票据后不慎被C盗窃,C将票面金额改为50万元,并在票据背书添加“A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的字样,盗盖A公司公章;之后C又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D,D又背书转让给E。E到期向付款人B提示承兑,付款人B以A取得票据时未支付对价为由拒付。E取得拒付理由书后,向D发出书面追索通知,追索金额包括票据金额5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及发出追索通知费用2万元。D以追索金额52万元超过票据金额为由拒绝付款。C认为背书时未注明付款日期,票据要件不全,拒绝承担责任。A以该票据被C变造且又未接到追索通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作为付款人的B对到期票据拒付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2)D拒绝承担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3)C不承担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4)C对该票据应承担哪些责任,其行为属于何种行为? #

(5)若C对该票据属正常背书取得,A未接到追索通知,A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并说明理由。 #

3、甲为一住宅小区的开发商,其在楼盘尚未竣工并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以前,即开始向社会公众进行预售。

#

张某有一学龄前孙子,因受甲售楼广告的影响,对正在预售的楼盘的儿童乐园、游泳池、篮球场等公共设施非常感兴趣,看中了一套面积为140平方米的商品房。虽然该商品房的价格明显高于周围楼盘,但张某认为该小区的设施对其孙子成长十分有利,故向银行办理了抵押贷款手续,购买了该商品房。

#

该商品房交房时,张某发现该小区并没有售楼广告所宣传的儿童乐园、游泳池、篮球场等公共设施,随即与甲交涉,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但甲认为广告只是要约邀请,难免有夸张和虚幻之处,拒绝承担违约责任。 #

此后不久,张又发现其购买的商品房的实际面积只有135平方米,当即要求退房,也遭甲拒绝。张即向法院提起诉讼。

#

经查,在张某向法院起诉前,甲已取得该商品房的预售许可证。 #

有关部门还查明,在张某签订此购房合同后、办理产权证前,甲又与李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此商品房卖与李某。

#

2010年4月,张某将上述房屋出租给王某,并与之签订了为期2年的租赁合同。 #

2010年8月,张某又将上述商品房出卖给陈某。

#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

(1)张某与甲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

(2)如张某与甲的售楼合同解除了,则贷款合同应当如何处理? #

(3)张某因小区没有售楼广告所宣传的儿童乐园、游泳池、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而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有没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

(4)张某因其购买的商品房的实际面积只有135平方米而要求退房,能不能得到法律支持?为什么? #

(5)甲将一套商品房卖给了两个消费者,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

(6)张某将上述房子出卖给陈某时,其与李某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

(7)张某出售上述房子时,作为承租人的李某享有什么权利?

#

4、甲公司为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拟通过收购丙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的股份,达到控制丙公司的目的。在董事会讨论收购方案时,一些董事分别提出以下观点:

#

(1)以下属的两个子公司作为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丙公司的股份。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计达到5%之日起3日内,即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 #

(2)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合计达到5%时,并且每增加5%时,均应暂停交易。

#

(3)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计超过5%但未达到20%时,编制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

(4)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合计达到30%时,如果资金允许继续进行收购,即向丙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60%股份的要约。如果资金短缺,则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

#

(5)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初步定为20日,根据收购情况再作调整。

#

(6)如果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的60%时,则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

(7)如果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无法继续收购,则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豁免申请。 #

(8)在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可以考虑将所持丙公司的股份部分转让给丁公司。

#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以上要点(1)的提示,说明两个子公司的书面报告和暂时保密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2)根据以上要点(2)的提示,说明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是否正确?暂停交易的做法是否正确?分别说明理由。

#

(3)根据以上要点(3)的提示,说明两个子公司编制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4)根据以上要点(4)的提示,说明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5)根据以上要点(5)的提示,说明收购期限的约定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6)根据以上要点(6)的提示,说明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7)根据以上要点(7)的提示,说明豁免申请的理由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

(8)根据以上要点(8)的提示,说明收购行为完成后转让股份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p#副标题#e#

#

三、综合题 #

1、 #

【正确答案】:(1)乙公司的债权债务由丙公司继承符合规定(0.5分)。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由并购后的外商投资企业继承被并购境内公司的债权债务。(1分)

#

(2)甲公司股权并购价款的支付期限不符合规定(0.5分)。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应当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价款。(1分)

#

(3)甲公司缴付第一期出资的数额不符合规定。(0.5分)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分期缴付出资时,投资者第一期出资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1分),并应当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在本题中,甲公司第一期出资额应不低于90万美元(1000×60%×15%)(1分)。 #

(4)丙公司的投资总额不符合规定(0.5分)。根据规定,注册资本在1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1分)

#

【答案解析】: #

2、

#

【正确答案】:(1)付款人B的拒付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1分) #

(2)D拒绝承担责任的理由不成立(0.5分)。根据规定,持票人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的金额包括:①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0.5分);②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0.5分)③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0.5分)因此,E向D发出追索金额52万元符合规定。 #

(3)C的拒付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付款日期为相对应记载事项,记载与否,不影响票据的效力。本题中虽未记载付款日期,但是票据还是有效的,C应当承担票据责任。(1分)

#

(4)C对票据实施的行为属于伪造、变造票据的欺诈行为;假冒A的名义背书并偷盖A公司公章属于伪造票据的行为;涂改票据金额的行为属于变造行为。(1分)C承担的责任包括:①D、E属于C的后手,且背书连续,取得票据时支付了对价,故C对其后手负连带责任,应如数支付追索金额。②C同时对A负有全部票据金额30万元的赔偿责任。③依据《票据法》的规定,伪造、变造票据的,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承担行政处罚。(1分)

#

(5)A应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规定,汇票结算方式下,前手是否接到追索通知,不影响后手追索权的行使。只不过如果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内(3日)发出追索通知的,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1分)

#

【答案解析】:

#

3、 #

【正确答案】:(1)张某与甲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有效。(1分)因为法律规定,出卖人未取得预售许可而与买受人订立预售合同的,合同无效(1分),但是在起诉前取得预售许可的,合同有效。(1分) #

(2)如张某与甲的售楼合同解除了,则贷款合同也相应解除(1分),甲应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给担保权人和张某(1分)。因为法律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则贷款合同也应相应解除(1分),出卖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给担保权人和买受人(1分)。 #

(3)张某因小区没有售楼广告所宣传的儿童乐园、游泳池、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而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有法律依据。(1分)因为法律规定,有关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对出卖人无合同上的约束力。(1分)但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视为要约。(1分)上述内容即使未订入合同,仍属于合同的组成部分,当事人违反这些内容的,承担违约责任。(1分) #

(4)张某因其购买的商品房的实际面积只有135平方米而要求退房,能得到法律支持。(1分)因为法律规定,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的,买方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权。(1分) #

(5)买受人可以在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出卖人甲承担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惩罚性赔偿金。(1分)根据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的,适用惩罚性赔偿金制度。(1分)

#

(6)张某将上述房子出卖给陈某时,其与李某的租赁合同仍然有效(1分)。因为法律规定“买卖不破租赁”(1分)。 #

(7)张某出售上述房子时,作为承租人的李某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1分)。

#

【答案解析】: #

4、

#

【正确答案】:(1)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正确,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错误(0.5分)。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1分),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抄报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1分)。 #

(2)①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正确,两个子公司互为一致行动人(0.5分)。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1分)②暂停交易正确(0.5分)。根据规定,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报告并公告(0.5分);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0.5分)。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1分)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1分) #

(3)编制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正确(0.5分)。根据规定,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但未达到20%的(0.5分),应当编制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1分)

#

(4)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只能采取要约收购方式,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错误。(1分)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0.5分),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1分) #

(5)收购期限不正确(0.5分)。根据规定,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1分)

#

(6)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错误。(0.5分)根据规定,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1分) #

(7)豁免申请的理由错误。(0.5分)可以申请豁免的事项不包括收购人资金不足。(1分)

#

(8)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转让所持丙公司股份错误。(0.5分)根据规定,收购人在收购行为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1分)

#

(1)The act to submit the written report to CSRC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 correct, but to keep secret to the acquired company is wrong. By law, the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happen through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when the investor and 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have the issued shares reaches to 5% of a listed company, the change of interest report should be drawn up within three days after the fact happened. The written report should be submitted to CSRC and Securities Exchange, at the same time, be submitted to the institution dispatched by the CSRC where the listed company located. The listed company should be notified and they shall make an announcement. #

(2)①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hares of Company C held by two subsidiaries is correct, and the two subsidiaries interact as both 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According to the rule, the investors become the 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if they have agreement on action when purchasing the listed company and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owner's equities. The shares held by 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should be calculated together. #

② To halt the trading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rules, when the interest shares reaches to 5% of the issued capital stock of a listed company, report should be submitted and an #

announcement should be issued. Within the aforesaid prescribed period, the investor shall not purchase or sell any shares of the listed company any more. When the shares reaches to 5% of the listed company, as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happen through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every 5% augment and every 5% decrease should be reported and announc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mentioned above. Within the reporting period as well as two days after the relevant report and announcement are made, the investor may not purchase or sell any shares of the listed company any more. #

(3)Compile the detailed report of equity-type changes is correct. It is laid down in law that investors and 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 are the first majority shareholder and the actual controller of the listed company. When the first majority shareholder holds the interest shares reach to 5% but less than 20% of the issued shares, the detailed report of equity-type changes should be drawn up.

#

(4)When the issued shares of company C has been purchased up to 30%, the only way the listed company may be purchased is by offer, thus the way to purchase by agree with specific shareholders is incorrect. Under current law, if an acquirer purchases 30% or more of the issued shares of a domestic listed company, it must make an entirety or partly offer to continue the purchase. #

(5)The duration of the purchase is incorrect. Under the rules, the duration of an offer shall not be shorter than 30 days.

#

(6)The way by lot to ascertain the purchased shares in advance by the offer is incorrect. Under the rules, when the number of offer shares exceeds to that of scheduled purchase, the purchaser should buy the shares in the form of offer in a slump of comparable proportions.

#

(7) The reason of application for exemption is incorrect. Capital insufficient is excluded from the items that the purchasers can apply for the exemption.

#

(8) Nine months after the purchase finished, the act that company C aliens its holding shares is incorrect. Under the law, the purchaser shall not transfer the purchased stocks within twelve months after the purchase has been completed.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