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讲义(2)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目标决定全局。没有明确目标,就无法判断一项决策的优劣。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了它所采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其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 #
从基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创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企业目标也称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在本书的以后论述中,我们把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目标和企业目标作为同义语使用。 #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
关于企业目标的表达,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
(一)利润最大化
#
观点 |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 |
缺点 # |
(1)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
特别关注 # |
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相关的风险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事实上,许多经理人员都把高利润作为公司的短期目标。 # |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观点 |
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盈余(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来根据企业的财务目标,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
|
缺点 # |
(1)仍然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 # |
特别关注 #
|
如果假设风险相同、时间相同,每股盈余最大化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事实上许多投资人都把每股盈余作为评价公司业绩的最重要目标。 # |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观点 |
增加股东财富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也是本书采纳的观点 |
|
衡量 #
|
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 |
|
其他表述形式 # |
股价最大化 # |
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 # |
企业价值最大化 # |
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的意义 |
【注意】 #
(1)因此,本教材在不同问题的讨论中,分别使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价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含义均指增加股东财富。
#
(2)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非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公司法都规定,股东权益是剩余权益,只有满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后才会有股东的利益。
【例·多选题】下列关于财务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意思是说只考虑股东的利益
#
B.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股价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C.股东财富的增加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
#
D.权益的市场增加额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
[答疑编号265010103]
『正确答案』ABC
#
『答案解析』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非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股东财富最大化与股价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股东财富的增加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股东投资资本的差额来衡量,它被称为“权益的市场增加额。权益的市场增加值是使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由此可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选项D的说法正确。
【例·多选题】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缺陷是( )。 #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
B.没有考虑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 #
C.计量比较困难 #
D.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答疑编号265010104] #
『正确答案』ABD #
『答案解析』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这种观点的缺陷是:(1)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2)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3)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所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
【例·多选题】下列关于财务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 #
B.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
#
C.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的意义
D.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
#
[答疑编号265010105] #
『正确答案』BCD #
『答案解析』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相关的风险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 #
二、财务目标与经营者 #
企业是所有者即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股东的目标。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努力,但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
经营者的目标 #
|
1.增加报酬 # |
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 # |
1.道德风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股价上涨的好处将归于股东,如若失败他们的“身价”将下跌。他们不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以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样做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 |
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式 # |
1.监督。 |
【例·多选题】为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股东必须支付( )。 #
A.沉没成本
B.监督成本
C.激励成本 #
D.经营成本
[答疑编号265010201]
『正确答案』BC #
『答案解析』股东可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方法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股东应在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权衡,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例·单选题】股东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目标的最佳办法是( )。
A.采取监督方式 #
B.采取激励方式
#
C.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方式
D.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三者之和最小的办法 #
[答疑编号265010202]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通常,股东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尽管如此仍不可能使经营者完全按照股东的意愿行动,经营者仍然可能采取一些对自己有利而不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决策,并由此给股东带来一定的损失。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三者之和最小的解决办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
三、财务目标与债权人
债权人目标:收回本金、获得利息
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划到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股东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其通常方式是:
第一,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 #
第二,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
#
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对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
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等。
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
【例·单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用于协调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债权人矛盾的方法是( )。
A.解聘
#
B.监督
#
C.激励 #
D.停止借款
#
[答疑编号265010203]
#
『正确答案』D #
『答案解析』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通常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1)限制性借债;(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
【例·多选题】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通常采取的措施有( )。 #
A.寻求立法保护
B.规定资金的用途
C.提前收回借款
#
D.限制发行新债数额
#
[答疑编号265010204] #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由于目标的不一致,股东会伤害债权人利益,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伤害除寻求立法保护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数额等;(2)发现公司有剥夺其财产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
四、财务目标与利益相关者 #
广义的利益相关者 # |
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一切与企业决策有利益关系的人,包括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股东和债权人)、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主要顾客、供应商、所在社区和工会组织)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经营者和其他员工)。 # |
狭义的利益相关者 # |
狭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除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外的,对企业现金流量有潜在索偿权的人。通常,我们说“利益相关者”是指后者。 #
|
利益相关者类型 # |
(1)合同利益相关者,包括主要客户,供应商和员工,他们和企业之间存在法律关系,受到合同的约束; #
|
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 #
|
股东可能为自己的利益伤害合同利益相关者,合同利益相关者也可能伤害股东利益。因此,要通过立法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一般说来,企业只要遵守合同就可以基本满足合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会有利于合同利益相关者。当然,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规范的约束,以缓和双方的矛盾。 |
【例·多选题】以下属于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的是( )。 #
A.经营者
B.债权人 #
C.供应商
#
D.工会组织 #
[答疑编号265010205]
#
『正确答案』CD #
『答案解析』狭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除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外的,对企业现金流量有潜在索偿权的人。
#
五、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 #
社会责任的含义 #
|
是指企业对于超出法律和公司治理的对利益相关者最低限度义务之外的,属于道德范畴的责任 #
|
对于合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 |
(1)劳动合同之外员工的福利,例如帮助住房按揭、延长病假休息、安置职工家属等; # |
对于非合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 |
(1)环境保护,例如使排污标准降低至法定标准之下,节约能源等; #
|
#
|
一般谈来,企业只要依法经营,在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就会使公众受益。但是,法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有可能在合法的情况下从事不利于社会的事情、企业还要受到商业道德的约束、以及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进一步协调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经营的和谐、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