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报名办法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院校投档并保留入学资格的中学生;
#
2.中级中等教育分校非应届结业的在校生;
3.在中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结业年份以弄虚造假手段报考并违法出席普通院校招生考试(包括全省联考、省级联考和院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的应届结业生;
#
4.因违背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与暂停出席中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
5.因违犯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举措或正在服刑者。 #
二、报名时间
出席今年普通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在统一时段报考,包括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保送生(含优秀运动员保送)、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高职高校分类考试、应用型专科对口招生、港澳院校招生等所有类型考生。
#
普通中考网上报考时段为2023年10月22至28日。考生报考时须根据《安徽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普通院校招生报考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9〕60号)的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
报名艺术类的考生须同时进行艺术类专业课联考报考、缴费。交费时间截至2023年10月29日17:00。交费完成后方可取得艺术类专业课联考资格。艺术类专业课联考推行建行交费,交费方式见省考试院网站相关说明。 #
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少年班(含创新班)、东南学院少年班、西安交通学院少年班代办报考手续时间另行通知。 #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考报考,逾期不予受理。 #
三、报名办法
#
(一)符合报考条件,申请报名普通高等中学的考生原则上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 #
(二)今年应届小学(含中职)结业生由其学籍所属中学统一代办集体报考手续;历届中学(含中职)结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到户口所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报考,或在原中学阶段学籍中学报考,具体办法由各省自行确定。各报考点须严格审查考生届别并分应、历届逐一登记造册备查。在上一年度普通院校招生考试报考中发生批量违法报考的中学,去年不得设为报考点。 #
(三)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整治“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教学〔2023〕2号)要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考生,要重点审查考生学籍、实际就读情况,结合相关部门材料审查父母稳定就业、稳定住所和公积金收取等情况。
考生报考时须交验户籍本、第二代市民身分证等相关材料。历届中学(含中职)结业生还须提供中学(含中职)结业证书;退役士兵还须提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具的《安徽省退役士兵安置方法证明》。
在中国移居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外国人,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人永久永居身分证》,可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申请报考。
(四)艺术、体育类考生文化考试报考办法与文理科相同。艺术类专业课省联考报考与文化考试报考同时进行,体育专业课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时间另文通知。选报艺术、体育类考生可出席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补报志愿时可以兼报文史或理工类;选报文史或理工类考生不能出席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课考试,补报志愿时也不能兼报艺术或体育类。 #
报考出席省外高校艺术类专业课校考的考生,须先出席我省相关艺术类模块联考并达到省联考专业合格线。根据教育部要求,院校应在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中明晰告知考生须出席所在地市级联考的科类。艺术类考生应及时、准确了解院校艺术类专业课校考相关报考条件及专业课省联考对应合格模块等要求。
#
(五)中职结业中学生既可以选报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也可以出席应用型专科对口招收中等职业中学结业生(以下简称“对口招生”)相关考试。对口招生的有关要求,按省教育厅文件执行。 #
(六)残障考生出席中考申请合理便利,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芜湖省残障人联合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皖教办〔2023〕6号)执行。 #
(七)考生报考时须仔细阅读并签订《安徽省今年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全省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承诺书》,交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存留。
(八)省考试院制订的《安徽省普通院校招生考试考生网上报考操作规范》另行公布。
四、思想政治品德考评 #
思想政治品德考评由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组织进行,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评意见信息应做到客观、全面、准确、规范,原始证明材料应完整并存档。
思想政治品德考评主要是考评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所在中学或单位应对考生的政治心态、思想品德做出全面鉴别,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无就读中学或工作单位的考生原则上由所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鉴别。鉴别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考登记表中。考生有下述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评不合格: #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出席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
(2)违犯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遭到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尚在民法、处罚期内的。
五、高考加分、优先投档和新政优待项目
今年中考加分、优先投档具体申报办法、申报时间、申报材料等将另行通知。 #
公安英烈、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警察孙辈出席全省联考投档的安徽教育招生院,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公安烈士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警察孙辈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23〕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
国家综合性消防搜救队伍人员及其孙辈出席全省联考投档的,根据《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搜救队伍人员及其孙辈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23〕3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司法行政机关人民特警烈士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特警孙辈出席全省联考投档的,根据《司法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参照公安机关推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特警烈士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特警孙辈教育优待的通知》(司办通〔2023〕3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享受新政优待项目考生名单以相关部门文件为准,无须考生本人申报。 #
六、报名信息采集
(一)考生报考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下,由各报考点读取考生的第二代市民身分证信息、采集考生相片和户口、学籍等信息,同时组织考生在网上由本人录入其它信息。报考点应委派专人指导考生按规定认真如实完整填写相关内容,考生应对本人所录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二)考生录入信息后现场复印《报名信息确认表》,现场确认报考信息并签字。考生身分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修改,因考生自身失误或不签字确认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确认表》由报考点统一上交当地招办存留。 #
(三)考生报考信息网上补报结束后,省考试院按照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上报信息统一编排考生号。报名艺术类但未交费的考生按照考生选择的艺术(文)或艺术(理)生成对应的普通文、理类考生号,不得出席艺术类专业课考试。
#
(四)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养评价结果由省考试院统一安排导出报考信息系统。 #
七、报名资格审查和公示 #
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考点要严格依照省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拟定中考报考资格审查相关办法,主动联系各级公安机关,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及户口审查,把好报考关。禁止初一、高二在校就读中学生弄虚造假报考;禁止伪造材料报考;禁止历届生以应届中学结业生身分报考。各省要非常加大对持外地身分证考取的考生资格审查工作,禁止跨省有组织异地报考。我省将继续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随迁孙辈学籍与全国中中学学籍数据库的审查与比对工作,继续强化省际间中考报考信息的比对工作安徽教育招生院,对审查不符合条件者将取消在我省的中考报考资格。
#
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对考生报考资格审查负领导责任,各报考点负责人为考生报考资格审查第一责任人,审查人为直接责任人,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完毕后审查人须在《安徽省今年普通院校招生考试报考资格审查表》中签名。 #
各报考点、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市招生考试机构在报考结束后应按照省考试院有关工作程序和要求对所有报名的考生资格进行自查、复核、审定并公示。 #
各报考点于2023年11月10近日完成自查工作并上报结果,各市招生考试机构于12月31近日完成检查并上报结果,各省招生考试机构于今年1月25近日完成初审。各县招生考试机构须将审查情况汇总,于今年2月25近日产生书面报告上报省考试院。书面报告须包含本地报考情况、报名组织情况、资格审查办法及结果、问题建议等内容。省考试院将依照各地复核结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复查。各报考点和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完成资格审查后须按规定公示取得中考报名资格考生名单。 #
八、工作要求 #
(一)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报考点)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治“常态化”这根弦,一直保持高度提防。要多渠道、多方式强化疫情防治宣传,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报考点)要按照疫情防治相关要求,着力强化中考报考期间疫情防治管理。中考报考前,考生尽量不要离开报考所在地,在外省的考生也应返回报考所在地,并按疫情防治要求完成风险排查。考生应尽量避开与外省来皖人员接触,尽量避开去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所集聚。各报考点要严格依照疫情防治的有关要求和防护标准,采取着力可行举措,做好报考场地消毒、考生体温测量登记、安全防护、异常情况处置和报考现场引导等工作,确保报考工作顺利进行。 #
(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报考点),一定要高度注重,着力强化对中考报考工作的管理,严格掌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确切掌握中考报考新政和规程,认真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针对以往在考生基本信息采集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着力可行的报考施行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岗到人,确保报考无疏漏,信息无差误。 #
(三)为确切采集考生身分信息,各报考点须配备基于第二代市民身分证的信息采集设备及其他设备。各省、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考点要强化软、硬件建设,必须配备符合报考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及网路设备,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且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
(四)要从维护中考信誉和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强化对报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做好报考信息采集工作,避免工作差错,努力提升中考信息采集的确切率。同时,要采取技防与民防相结合的有效举措,确保考生信息的绝对安全,防止任何信息泄露隐患。 #
(五)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要确切把握中考新政,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段强化中考报考的新政宣传与剖析工作,在报考各环节中要做好咨询与服务工作,使考生清楚了解中考报考流程,便捷、准确、按时完成中考报考各项工作。 #
(六)各地要严格把握报考条件,认真审查考生各种资格,避免弄虚造假现象。通过伪造护照、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该认定相关考生施行了考试作弊行为,要严格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法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
(七)省考试院将对各地中考的报考组织、信息采集工作进行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