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跨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在京发布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梁国胜)8月19日,由全省院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学院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境外学院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在上海发布。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个跨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 #
据介绍,研究团队选定了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图书与信息管理及教育学等13个国际通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作为评价对象,从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两个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对境外1万余家学术机构的相关学科实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得分前2%评为A+、前5%评为A、前10%评为A-、前40%评为B、前70%评为C,得出《境外学院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其中,在9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耶鲁学院都高踞境外学院之首;在另外4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加洲学院伯克利校区、斯坦福学院、牛津学院、阿姆斯特丹学院各在一个领域排行境外学院第一。 #
在对学科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将评价范围内学术机构上榜13个学科A+、A、A-的情况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境外学院学科综合竞争力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得分前2%评为A类、前5%评为B类,其余为C类。耶鲁学院、斯坦福学院、芝加哥学院、宾夕法尼亚学院、加州学院伯克利校区、多伦多学院、东京学院、剑桥学院、纽约学院、哥伦比亚学院等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竞争力高踞前列。
#
全省院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学院教育大学教授、评价研究中心执行校长周光礼院士介绍,这次由全省院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学院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境外学院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是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整治、建立中国自主的跨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有益探求,其创新之处彰显在4个方面:一是首次探求研发境外学院学科分级目录,为国外用人单位及中学生出国留学提供境外高等教育质量信息;二是克服了现有世界学院/学科排名榜不能有效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弊病,有利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三是破解了现有世界学院/学科排名榜不能有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困局,有利于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评价导向;四是指标体系具有适切性,既指出客观性、国际可比性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又兼具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文化性、地域性。
发布会上,来自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学院、清华学院、中国人民学院、中国教育在线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与院校评价变革”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