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
?
?
?
?
?
?
#
?
#
?
?
?
?
#
? #
? #
#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单选) #
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规划施行过程中形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必须及时提出改进举措。
A.规划审批机关 #
B.环境影响文件编制机构
#
C.规划编制机关 #
D.环境保护专员部委 #
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环境保护专员部委发觉规划施行过程中形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应该及时进行核实。经核实属实的,向()提出采取改进举措或则修订规划的建议。 #
A.规划审批机关 #
B.环境影响文件编制机构
#
C.规划编制机关 #
D.环境保护专员部委
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规划施行过程中形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机关必须及时提出改进举措,向()报告,并通报()等有关部委。 #
A.规划审批机关环境保护 #
B.规划审批机关环境影响文件编制机构
#
C.环境保护专员部委规划审批机关 #
D.环境保护专员部委当地政府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规划推行区域的(),必须暂停审批该规划推行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数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重点污染物排放含量少于国家或则地方排放标准的 #
B.通常污染物排放数量少于国家或则地方规定的数量控制指标的
C.重点污染物排放数量少于国家或则地方规定的数量控制指标的 #
D.通常污染物排放含量少于国家或则地方排放标准的 #
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规划推行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数量少于国家或则地方规定的数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审批该规划推行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数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A.严禁 #
B.暂停 #
C.限制
#
D.继续 #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造假或则有渎职行为,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必须由上级机关或则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经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A.予以通报批评 #
B.予以经济罚款
C.建议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D.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细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造假或则有渎职行为,导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专员部委给予()。 #
A.通报
#
B.民事责任 #
C.行政处分
#
D.增加评价等级
#
8、实施()年以上的产业新区规划,规划编制部委应组织举行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总监部委组织初审。
#
A.五
#
B.三
C.四
#
D.六
9、下列规划必须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则说明的是()。
A.县级矿藏资源总体规划
#
B.设区的省级矿藏资源总体规划 #
C.设区的省级以上矿藏资源开发运用专项规划 #
D.省级矿藏资源规划 #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必须强化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品质考评。
#
A.设区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B.省级人民政府
#
C.设区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经理部委
D.生态环境经理部委 #
答案解读
1、答案C #
2、答案A #
3、答案A
4、答案C #
5、答案B
#
6、答案D #
7、答案A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暂时不须要资质。
#
8、答案A #
依据《关于推进产业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告》。施行十年以上的产业新区规划,规划编制部委应组织举办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总监部委组织初审。
9、答案C #
依据《做好矿藏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告》,需撰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矿藏资源规划包括:全省矿藏资源规划,全省及县级地质勘探规划,设区的省级矿藏资源总体规划,重点锡矿等专项规划。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矿藏资源规划包括:县级矿藏资源总体规划,设区的省级以上矿藏资源开发运用专项规划,国家规划矿区、大型规模以上矿藏地开发运用规划。省级矿藏资源规划原则上不举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县级人民政府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执行。
10、答案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单选)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优先选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经理部委公开公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品质公告或环境品质报告中的数据或推论作为区域达标判断 #
B.选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检测数据作为区域达标判断
#
C.其他污染物环境品质状况数据优先选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检测数据 #
D.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搜集评价范围内近2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检测资料 #
2、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664规定,使得与评价范围物理位置毗邻,地貌、气候条件相似的环境空气品质()检测数据。 #
A.城市点
B.区域点
#
C.背景点
D.城市点或区域点
3、对污染因子进行补充检测时,应选择哪一个秋天进行状况检测()。 #
A.夏天 #
B.夏季 #
C.夏季 #
D.按照检测因子的污染特性,选择污染较重的秋天
#
4、在进行补充检测时,应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校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km范围内设置()个检测点 #
A.52023环境影响评价考试,4 #
B.2.5,1~2
#
C.2.5,4 #
D.5,1~2
#
5、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下述判定正确的为()。
#
A.因而区域SO2、NO2、CO、O3达标,亦即区域为达标区
#
B.因而区域SO2、NO2、PM2.5、PM10达标,亦即区域为达标区 #
C.因而区域PM2.5、PM10、CO、O3达标,亦即区域为达标区 #
D.因而区域SO2、NO2、PM2.5、PM10、CO、O3达标,亦即区域为达标区 #
6、某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牵涉三个行政区,经调查A行政区为达标区,B行政区为达标区,C行政区为不达标区,则该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
#
A.东西向为X座标轴,南北向为Y座标轴
#
B.难以判断
C.不达标区
D.达标区和不达标区均可
7、其他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搜集评价范围内近()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检测资料。
#
A.3 #
B.2
C.1
D.5
#
8、通过基本6项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所在区域达标状况,其中SO2的评价指标正确的是()。
A.SO2年评价、SO224h平均第96百分位数 #
B.SO2年评价、SO2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数
C.SO2年评价、SO224h平均第90百分位数 #
D.SO2年评价、SO224h平均第98百分位数 #
9、通过基本6项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所在区域达标状况,其中PM10的评价指标正确的是()。 #
A.PM10年评价、PM10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数 #
B.PM10年评价、PM1024h平均第98百分位数
C.PM10年评价、PM1024h平均第90百分位数
D.PM10年评价、PM1024h平均第96百分位数 #
10、通过基本6项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所在区域达标状况,其中CO的评价指标正确的是()。
#
A.CO年评价、CO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数 #
B.CO年评价、CO24h平均第90百分位数
C.CO年评价、CO24h平均第98百分位数 #
D.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 #
答案解读
1、答案D #
根据导则6.2.2.2,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搜集评价范围内近3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检测资料。 #
2、答案D
#
根据导则6.2.13,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664规定,但是与评价范围物理位置毗邻,地貌、气候条件相似的环境空气品质城市点或区域点检测数据。 #
3、答案D
#
根据导则6.3.1.1,按照检测因子的污染特性,选择污染较重的秋天进行状况检测。
4、答案D
根据导则6.3.2,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校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检测点。
#
5、答案D #
根据导则6.4.1.1,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状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2.5、PM10、CO和O3,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
#
6、答案C #
根据导则6.4.1.2,按照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经理部委公开公布的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状况,判定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属于达标区。如项目评价范围牵涉多个行政区,需分别评价各行政区的达标状况,若存在不达标行政区,则判断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故本题中建设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
7、答案A
根据导则6.2.2.2,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品质检测网数据或公开公布的环境空气品质状况数据的,可搜集评价范围内近3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检测资料。 #
8、答案D #
根据导则6.4.13,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经理部委未公布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状况的,可根据HJ66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 #
9、答案A
#
根据导则6.4.13,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经理部委未公布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状况的,可根据HJ66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
#
10、答案D
#
根据导则6.4.1.3,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经理部委未公布城市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状况的,可根据HJ66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进行判断。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式(单选)
#
1、某检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
D.超标3.3倍
2、建设项目还要确定生态流量时,应结合主要生态保护对象()进行调查剖析。 #
A.正常用水时段 #
B.非用水时段
#
C.敏感用水时段 #
D.不同用水时段分别
#
3、湖库状况调查补充检测时,其溶化氧一天检测次数为()。
#
A.2
#
B.4 #
C.6 #
D.12 #
4、某II类水BOD5实测品质含量代表值是4mg/L,II类湖泊的标准值是4mg/L,该氨氮因子()。
A.达标
B.不达标 #
C.不一定达标 #
D.难以估算,条件不足
#
5、根据(),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
A.潜藏条件 #
B.来源 #
C.受引力作用的条件 #
D.含水缝隙的类别
6、描述缝隙含水层的基本水文地质参数是()。 #
A.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
#
B.孔隙率、给水度、弹性系数 #
C.有效孔隙度、渗透系数、实际流速
D.孔隙度、弹性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
7、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在于潜水()。 #
A.为重力驱动 #
B.上有隔水层 #
C.下有隔水层
#
D.具备自由海面
8、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地下水入渗方法是()。
#
A.水动力弥散
B.淋溶 #
C.稳定土体
D.非饱和土体
9、()会导致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高。
#
A.泉排便
B.蒸发排便
#
C.泄流排便
#
D.人工排便 #
10、关于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调查应贯串于调查的一直,区域调查时应选用追溯法,在污染源调查时应选用穿越法 #
B.地下水环境调查仅需地表水环境调查方式即可完成 #
C.月球地理勘测方式包括水文物探和地面勘探
#
D.水文地质勘探时,打孔设置要求目的明晰,做到一孔一用
#
答案解读 #
1、答案B
#
氨氮评价办法选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
单因子指数评价是将每位氨氮因子单独进行评价,运用统计及方式估算得出各氨氮因子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水质指数等项结果。 #
氨氮因子的标准指数≤1时,阐明该氨氮因子在评价湖泊中的含量符合海域功能及水环境品质标准的要求。
#
标准指数估算公式为:Si,j=ci,j/cs,j式中,Si.j表示标准指数;ci,j表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i表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根据题意,该检测点COD标准指数=c?(该点处COD实测统计代表值)/c?(该点处COD评价标准限值)=2.3。 #
然而,C?=2.3c?,该点处COD超标倍数=(c?-c?)/c?=1.3,表示该点位COD超标1.3倍。
#
2、答案C #
导则6.7.2.2原文:“建设项目还要确定生态流量时,应结合主要生态保护对象敏感用水时段进行调查剖析。
#
3、答案B #
导则附表C.2.3原文:“溶解氧和温度检测频次,每间隔6h采样检测一次。”
#
4、答案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在地表水环境状况评价时,氨氮参数的标准指数>1,阐明该氨氮参数超出了规定的氨氮标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然而检测含量等于标准值时属于达标。 #
5、答案A
6、答案A
#
描述孔隙含水层的基本水文地质参数有:①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体(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容积所占的比列。②给水度,即把地下水位升高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展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体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容积。③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卷积方式表示。 #
7、答案D #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备自由海面的地下水。潜水没有隔水导墙,或只有局部的隔水导墙。承压水是指富有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也称隔水导墙,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也称隔水底板。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承压含水层宽度。在自然与人为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水一直处于互相转换之中。虽然,不仅构造封闭条件下与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承压水最终都是由潜水转换而至,或由补给区的潜水侧向流入,或通过弱透水层接受潜水的补给。
#
8、答案D #
降雨是自然界水份循环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是地下水资源产生的重要组成部份。地下水可恢复资源的多寡是与降雨入渗补给量紧密相关的。地下水在岩土缝隙中的运动现象,称为传质。岩体按地下水饱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土体和非饱和土体。后者包括潜水和承压水,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前者是指包气带中的毛细水和结合水运动,主要受毛管力和骨架吸引力的控制。暴雨产流过程中的地下水入渗形式是非饱和土体。 #
9、答案B #
蒸发排便仅消耗水份,盐分仍留在地下水中,因此蒸发排便强烈地区的地下水,水的矿化度比较高。 #
10、答案C
A项,地面调查应贯串调查的一直。在区域调查时,应选用穿越法,观察调查点及周边的地貌地形、植被、水点、污染现象等;在污染源调查时,宜选用追溯法2023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观察典型污染现象,追踪污染源及其延展分布。
B项,地下水因为其潜藏于地下,其调查方式要更复杂。除须要辅以一些地表水环境调查方式外,因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系紧密,需要辅以一些地质调查的技术方式。 #
D项,水文地质勘探时,打孔设置要求目的明晰,尽量一孔多用,如水样和/或岩(土)样的采取、试验等,项目结束后应留作检测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