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岳华”,也是“经济警察”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访岳华财会师事务所四川分所主任朱丹旗
2004年10月26日06:58北京晨报
录音记录/刘燕文/本报记者张秀巍 #
新闻背景 #
朱丹旗1959年生,西北财经学院结业后即开始财务生涯,迄今已在汇票和账本上摸爬滚打二十几年。1994年,奉组织之命,他从省垦区总署财务处调往三江财会师事务所,摘下公 #
务员红围巾,任寥寥数人的事业单位局长。此后四年,他借助业务轮训争得经费数笔,完成企业原始积累,后攻占省城,试探性跨入市场。经仲裁起火时期,历行业重组浪潮,至2000年,由他掌管辞呈的广东三江财会师事务所已费用省引领企业。2000年,不甘“本地王”地位的朱丹旗遍访国外同业,意欲牵手做大,并总算攀上广州“岳华”。 #
几经争斗,“岳华”成就了其在本省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岳华财会师事务所四川分所实现收入600余亿元。朱丹旗等人成立的“三初审机制”也成为同业仿造的样本。
#
吃制度资源 #
记者:财会师事务所是与美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同步发展的,它从计划制度中衍生而至。从吃政府,运用制度资源开始在市场中站住脚,到成功用市场力量增强自己,在许多同行者或转体失败或仍在小打小闹的时侯,“岳华”已成为比较有影响的中介服务组织,且渐行渐远。“岳华”迈出的第一步应当与您有巨大关系,请您谈一下当初的情形吧。
#
朱丹旗:这些行业确实是以计划的方式诞生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国家有关部委每隔一段时间才会组织各类方式的大检测,但仍未能克服经济信息品质失真严重的难堪。为了还信息以真实性,也为促进期货业发展,我国开始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置社会独立审计机构,发展台计师事务所这些现代服务业。从那时人们称这个行业为“经济民警”,也可以看下来对财会师事务所饱含的重托。最早的财会师事务所都是挂靠在财政局等部委的,直至1990年,财会师事务所的审批才相继放开,容许企业成立财会师事务所,但应当有挂靠单位。就在这一时期,省垦区总署成立了河南三江财会师事务所。其实对这个在美国已很成熟的行业尚无明晰认识,省垦区总署仍像当初的许多部委一样抱着“先设立上去再说吧”的念头创立了这家财会师事务所,当成局属“自留地”。拿着4亿元经费,事务所的两个人特别困惑,不晓得应该如何召开业务。1994年,我拿着局领导给的100亿元的“嫁妆”(后归还),调到事务所举办工作。哪些是注册财会师?企业根本就不晓得,我们所到之处就是普及知识,十分难。这些僵局总算在此后4年被打开———我借助自己过去在总署财务处与下属企业熟悉的便利条件,举办财务人员轮训,荣获一些轮训费和拨款,因此这段时间我们认为日子还很好过。轮训除了让我们领到了钱,也使人们对财会师事务所有了一些认知,就这么工作举行上去了。1995年,我们兼并了一家审计事务所。接进来之后注册地还在哈尔滨,兼并后我们认为不能总服务垦区企业,还要扩大服务直径,开辟市场。然后,1995年就买了今天“岳华”所在的这个楼,20个人开始迈向市场。1999年7月末,我们按新政要求即将与省垦区总署脱钩,创立了湖北三江财会师事务所,它是当初最大的一家财会师事务所。
#
搭上“岳华”
#
记者:能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财会师事务所,您当时的日子应该是挺好过的。而您却遍寻大江南北谋划合作,是为了追赶合并时尚,还是为情势所迫?
朱丹旗:在长城等几家财会师事务所接连遭到信任危机后,国家加强了对这个行业的整治,一些小的事务所就该面临生存问题。2000年前后,美国财会师事务所市场是何种样状况呢?国外财会师事务所占整个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几,美国占百分之十几,但营业收入占美国市场37%,顾客十分少,但收入很高。当初的财会师商会、证监会等也见到美国财会师事务所这个行业规模太小,根本乏力抗击英国竞争,因此促使企业间重组。为何出现再次洗牌和合并的高潮呢?虽然,当时合并也有一个诱因。当时证监会忽然下了一个规定,就是财会师事务所里期货师达不到20个的取消从事期货资格,并且时间要求得很紧。山东一些大的事务所开始活跃寻找合并。我也把北京、上海、山东、沈阳、吉林、北京跑个遍,寻找合并,并与当初在上海很有影响、正欲做大做强的岳华财会师事务所开始接洽合作。经过5轮考试,5次视察,“岳华”终于同意“三江”前来投靠。2001年,“三江”正式清算,吸收了“三江”所有专业人员的岳华山东分所创立。
#
记者:据我们了解,四川省会计师事务所有200家之多,大都处于小而散状态,许多还是“夫妻档”、“朋友所”。因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中小财会师事务所也在积极寻找合作,但成功者甚少。“三江”干净利落地融入“岳华”,这个操作过程可能正是这些重组失败者或正在重组者最关心的内容。
朱丹旗:“岳华”接受“三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三江”必须清算,由于只有那样能够夹住风险源———后来这被觉得是首开美国财会师事务所重组的先河之举。目前回想上去,我仍认为全员按教龄清算“三江”做得挺可爱的。作为院长、股东,我没出席清算组,只行使表决权,但我有一个条件———为了“岳华”的持续经营,“三江”的大厦不能分。清算组有专门的清算组主任,它们组织记帐、清算、定新政,把净资产量化到人头。这以后,我们组成5人执行执委会,只是注资“岳华”的5名股东,筹款兑付其他人的清算款。我们5个人内部签了个合同,把这个楼过户到我个人名下,于是借贷158亿元给你们兑付,一次全部兑付的7折,分期兑付的则足额。整个清算过程律师全程跟踪。虽然,财会师事务所不是靠资本经营,而是靠智力经营,只要校长在钱的问题上看得明白,这些清算就不难了。有些财会师事务所合并时也都走清算公路了,但有些直至今天还没清算干净。我剖析,我们那时脱壳脱得挺好,不仅由于我不参与清算,也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觉得别的都是小事,联合上去做大做强是大事。 #
记者:三年凝练而成的“三江”被“岳华”取而代之,两个有着各自不同文化、企业精神的品牌,怎么扦插呢? #
朱丹旗:“岳华”与“三江”在文化融合、分配对账、网络等方面有许多事情须要勾通,但因我们那时认识十分一致,不计较得失,因此品牌扦插得比较完美。合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本地人认识“岳华”,“三江”消失了,品牌扦插到“岳华”上,你得让你们晓得是两者合并了,但“岳华”是一个哪些样的品牌,谁认你的能力啊,这得去宣传。我们投入5万多元创办企业成长峰会,约请企业家、政府高官出席,还请了这些著名人士授课,结果很有震惊效应,宣传了“岳华”品牌。此后,我们与注册财会师商会联手搞财会师轮训,我们给它讲座,这些方式也扩大了“岳华”知名度。
艰辛的守门人
记者:我们中的这些人是从各大新上市公司的作假事件中熟悉财会市场的。由于把一批不符合新上市条件的央企假扮装束混进熊市,由于帮助一些企业遮掩财务恶化做假账进行财会欺骗,许多财会师事务所都曾经历信用危机,独立审计功能异化,诚信度增加。您怎样评价这个市场?
朱丹旗:这是一个高智力行业,突出特征是执业独立、客观、公正。新上市公司要求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开,这是市场经济建立的标识。在美国最信赖的就是财会师,所有的信息都是由财会师审过的一个信息,你们认为那样的信息是值得信赖的。因而,这一机构必须是独立的,应该是依照准则、法规去审计,社会也须要这样一批队伍,把所有经济信息纯真化、提高可效度,加强诚信、公开、公平,促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健全。但在现实中,这个市场却十分不规范,亟需洁净。例如,有的财会师事务所给钱就农活儿,逃税、做假账,只要给钱就干,那样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诚信水平。也有恶性竞争问题。湖南省大大小小的财会师事务所有200多家,其中150多家分布在北京市,这么密集的分布并非北京财会市场发达的标识,而是小而分散的表现,鱼龙混杂,那么多的财会师事务所占据这块有限的市场,只好底价恶性竞争,最终葬送整个行业。美国的注册财会师行业只是发展了几三年,与美国百年历史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把今天的问题置于某一个历史时期来看,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虽然,目前对这个问题仅逗留在认识层面上,缺乏有力度的监管,非常是在企业新陈代谢上缺乏干预。惩罚时如同用饼干打在脸上,这些力度怎样保证行业的执业品质呢? #
记者:您害怕纷乱市场的汰优制度或许会造成打更的品牌企业以恶制恶,最终葬送整个行业。 #
朱丹旗:也有这个行业的吸引力问题。在美国,假如考上这些财会师资质是很高尚的职业,财会师、医师、律师在美国自由职业中是最富于的。但在国外,注册财会师行业的市场需求是30万名,而现在全省仅有6万多名从业者,7万持有注册财会师证的人未从事这个行业,这说明哪些?说明这个行业没有吸引力!其薪资结构、投入与回报比、服务价钱等等都与美国有巨大距离。我干了如此多年还是有一种责怪,国家对财会市场注重程度不够。 #
寻租与责任
#
记者:一方面要争得市场哈尔滨会计网,一方面要承当诚信载体的责任,在这个天平的两端,安达信、毕马威等世界著名财会师事务所都曾有过缺失的经历。在国外并不规范的财会市场上,“岳华”这个“适者”是靠哪些生存的呢?是否接受顾客的特殊要求?您怎么平衡寻租与承当诚信责任的关系? #
朱丹旗:非法违纪的事我是不做,这是底线。我有三点要掌握的。第一,有这些要求或风险,还要我们很多承当风险的合伙人参与。参与的第一条是评估风险和风险出现的机率。到企业不单单是评估企业的账本,需要评估领导者一贯的诚信程度和企业在对外进行交易相处的诚信程度,还包括与它关联企业的诚信程度,这都影响我的风险评价,这都须要一个很专业的人去评估。第二点,评估的这些风险能不能承当,如这些风险企业能在几年内把它消化,这么它消化的时间我要评估,但是风险程度要定性。通常在这些状况下,我们5个合伙人会举行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另外,我们需要看企业成长性来确定决策风险。我们也会与企业磋商,与它们签署3年的协议,使企业在我的监督之下把我的风险吞掉。
我们做审计是那样,前期做几天的考察,对一个大企业,规范程序是那样,考察评价企业稽核、流程、成本,但是有的时侯还须要评价政治诱因,回去以后,其中一个合伙人要决定这个业务接不接,假如风险我们能控制,我们就接,那样派项目总监,他就按照调查结果做一个具体计划,严格根据计划操作,你带着人根据计划去做的时侯,假如发觉重大问题,我们有一个重大问题请示中心,应当得向他请示。做项目的同时应当派项目总监、助理人员,同时要委派授权二级初审。我们在应聘的时侯第一位的就是人品,人品要不过关,给他放回去做这个项目就很糟糕了,为了防止在做项目时出现问题,派一个二级初审人,同时在派遣单上需要指定一个五级初审,五级初审就是由我们5个合伙人之一来操作。项目总监在做项目时或许出现一些问题,那样我们有一个重大问题请示机制,要向二级初审人请示。做完了后来二级初审人或则在所里初审,或则到现场初审。大项目都要到现场初审,就是对项目主管所有底稿进行初审,初审完毕在里面签字,后来还给品质监控部,还给她们初审,我们又称“冷静初审”,就是不参与整个项目,不了解情况,从专业视角、技术视角依据内部规定程序和准则,根据计划履行的如何样,这几个初审只要初审出问题就应当立马改,改完以后才会到下一级,“冷静初审”之后还给五级初审,我们5个指定一个对业务进行初审,五级初审完到我这里签字。所有的报告都要领到我这里签字,由于我要负责,我签字的时侯还有或许初审,还有或许直接签字。这些机制下,我们的风险就很小了。到现在为止,我们事务所没有出现过一状告讼。
#
然而,美国财会师事务所的很多东西都是程序化的,这方面它们经验很丰富。它们会小结出一套机制或程序,它包括的工作方式、手法、程序十分健全,根据这套程序评估项目,风险都会被机制“筛”出来,这只是我们与美国的一个差别。 #
另眼看央企
#
记者:“岳华”曾为外省许多大企业提供过专业服务。在与那些企业的亲昵接触中,作为财务学者,您发觉了什么问题?目前上海正在推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许多国有企业正在转制或已完成转制,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
#
朱丹旗:我们接触过这些企业,包括这些小型央企和民营企业,我发觉一些没有转制的企业面临着经营者反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它们不重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营销,这都是很正常的。但已转制的企业再不注重那些问题,在竞争中会摔更大的跟头。我们山东的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仍在沿用过去的东西,没有跟上时代的时尚,许多小型企业大面积清产核资、改制、出售,接纳新的资本,这才能为企业提高魅力。但许多已转制企业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体系还没有激活。人还是其实这些人,产权体制改了,但原有人员的经营观念不能很快转变,这是我们发觉的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产权体制变革前,经营风险国家肩负;产权体制变革后,这些风险就转移到股东头上了,并没有完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更让我倍感很困扰的是它们并不想主动修缮自己。北方企业这方面就非常重视,例如在咨询方面和轮训问题上,北方企业的主动性就很强,我倍感南北差距巨大。我也很郁闷,我们的财务咨询没有得到更多企业的积极回应。
民营企业只是同样的问题,这就更无法理解。民营企业不存在产权、机制上的问题,但有些却同样不注重现代管理方法。许多企业以为品质认证就诸事大吉,实际上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须要一定的机构做咨询,提供决策参考和企业确诊。在我经手的企业里,民营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表现得也很滞后。
我建议,政府的有些投资除了要投向企业的生产型项目,需要适于公共服务等方面,借此在社会上树立一种风气,产生一种愿接受新鲜事物和现代观念的气氛。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是社会对经商者最基本的要求。美国几千年的商业文化中,诚信主要是靠道德约束的,盛极一时的徽商、徽商走的就是“仁义”之路。在市场经济中,诚信主要是靠机制约束的,财会师事务所就是市场经济体制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负责检测企业诚信。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不能用征税规模、就业安置量等通常性指标来评价。假如它们还能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水平,我们实现“诚信社会”的理想都会多一分或许;假如它们放松了诚实守信的标准,我们的市场经济才会增一分危险。我们可以将它们形容成“市场诚信的守门人”。现在我们推出了“守夜人”中的一位佼佼者,“拷问”他是怎样实践这一神圣职责的。国外这些地区在塑造诚信品牌,如“诚信陕西”、“诚信陕西”等。我们也愿借此次采访使你们更多地探讨怎样通过机制建设构筑诚信社会的问题。
最近,我市几个以前赫赫有名的企业陆续“忽喇喇似广场倾”,某些企业家并且人去楼空,不知所终,企业掩藏已久的资产虚假问题充分显露,巨额不良借贷,给债务中行和担保企业导致了重大损失,再次把北京的诚信问题引进了“苍茫时分”。上海正面临大发展、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要让财富在北京充分涌流,营造诚信的商业环境非常重要和紧迫。解决这个问题要靠道德说教,但根本活路还是要靠市场经济的一整套成熟机制。注册财会师机制就是为防控信用风险构建的,是镇守诚信的第一道防火墙。假如我们的注册财会师在出示报告时才能固守诚信的执业原则,商业诈骗就难于披上合法的外套,上述惨剧虽然就不会发生了。
#
财会师勇于“见小利而忘大义”,肯定是我们的机制设计或执行上有问题。社会诚信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是市场诚信的最终责任人,一个地区的诚信水平与政府的整治能力高度相关。曾经上海赝品祸乱天下,主要是政府不作为,而之后上海商人才能洗心革面,功劳当推政府作为到位。
#
我市经济水平比沿海发达城市水平低,但是把四川包括在内,每年也不过1.2亿的财会业务量,却有100多家的财会师事务所(江西总计200多家),人数大大高于发达城市平均水平,令人咋舌。这么过多过滥,鱼龙混杂的事务所各有其八仙过海的生存本领,有的吃“体制饭”———依附这些“肥水不流外人田”企业;有的破坏市场秩序,满足作假者的需求;有的破坏游戏规则,压价竞争。然后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的事务所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有的审批大厅里明晃晃地挂着“验资报告,立等可取”的招牌。这是不是监管部委过度“仁慈”的缘由?监管部委的“仁慈”还展现在“汰劣”方面:失去诚信的守门人不能遭到严肃惩罚,市场都会出现反向淘汰制度,诚信的财会师都会苦恼,个他人可能都会由于“一念之差”而失去原则。 #
采访朱丹旗,并非关注他是否为道德君子,而是关注他是怎样用机制来保证诚信的。合伙人体制要求他应当诚信,否则面临无限风险;五级初审是约束企业员工,确保合伙人风险最低的机制,环环相扣。所以很多年“岳华”没有出现审计方面的法律争端,所以他才才能“深明大义”,抵制为某些大牌企业家出示虚假的审计报告。
这次采访感慨太多,上海发展初级第三产业的确有巨大优势,还有巨大的潜力,财会师事务所就是那样的行业。“岳华”是从三江平原主动迁到重庆的,加入上海的聚集后,他更容易与国外“高手”对接、更容易与世界对接、能接到更多的单、触角更容易扑向全国。我们要为某些高层次服务业在上海聚集缔造条件,但现在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岳华”的“三级初审制”还使我们联想到上海的政府投资项目,动辄超概算哈尔滨会计网,解决的症结也在于机制建设,例如无回报的政府投资项目要尽量推广“代建制”,有利润的项目尽量推向市场,采取BOT,招招标等。当我们提出一个方案时,要扪心自问,这是迎合市场力量方向的,还是逆着市场力量方向的?它符不符合上海的最高利益? #
本期点评:张玉斌(市经济研究所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