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合理使用抗菌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药剂科世界上有3万种细菌,且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6500万年,人类才生存了20万年。微生物要继续进化生存下去,新抗菌药应用的同时又不断诱导出新的耐药性,形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尽管新药不断推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在与微生物的斗争中,将长期处于弱势。虽然耐药性是自然的生物现象,但是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却加速了它的出现。青霉素的剂量变化,药品品种的变化。抗生素耐药危机引起全球强烈关注欧盟发出呼吁:“微生物耐药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应对措施2、建立全国各地感染菌谱及耐药监测网络,跟踪监测耐药演变3、抗菌药使用的监管和限制,抗菌药分线管理规定(一二三线)5、微生物学家、抗菌药物学家及临床学家联合攻关,研制不同靶位、不同机制的新药6、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动合理应用抗菌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小于40DDD限定日剂量(DDD值)限定日剂量(,DDD):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每日平均维持剂量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
是根据临床药品应用情况人为制定的每日用药剂量,但DDD本身并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只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DDD为研究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指标,并颁布了用来规范此类研究的每一种抗生素的标准DDD值。头孢曲松注射剂的DDD值是2.0克DDD数头孢曲松注射剂的DDD值是2.0克,如果一天用2克,用了3天,共用了6克。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所有抗菌药物累计DDD数。限定日剂量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统计金额统计:单位价格不一致,变化大数量统计:剂量包装不一样,每日用量不一致。DDD数:比值,不受价格和剂量的影响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数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值对应的是药物唯一的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体系(,ATC分类体系)编码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时,ATC编码可以不同)2、成分单一的药品的DDD值的确定(1)确定的该药主要适应症(对应在ATC代码上)成人日平均维持剂量,当剂量需要根据体重来计算时,DDD值对应的是70kg体重的换算值;DDD值没有儿童值,即使计算的药物实际是用于儿童的剂型(如:阿莫西林干混悬剂)时,DDD值也是使用成人的值1.0g.DDD值体现的是维持剂量,而不是初始剂量(3)根据药物的纯品计算DDD值,不提供不同盐类制剂的DDD值青霉素针0.24,如青霉素G钾盐与青霉素G钠盐的DDD值是一样的。 #
(4)有结构异构体的药物,会在ATC代码上有所体现,因此结构异构体间的DDD值不尽相同。氧氟沙星注射液的DDD值为0.4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DDD值为0.5克。(5)同一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当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小时,DDD值相同。如氟康唑胶囊与注射液的DDD值均为0.2g;当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时,会有不同的DDD值;如奥硝唑胶囊与注射液的DDD值分别为1.5g和1.0g;(8)肠外给药的不同途径(如静脉与肌注)产品具有相同的DDD值。绝大部分外用制剂无DDD值,只用少数直肠给药或妇科阴道给药的制剂有DDD值。DDD值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其中有部分抗菌药物尚无ATC代码,因此也没有相应的DDD值,如头孢硫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编药物学》和药品说明书中的成人每日常用平均剂量。青霉素钠注射剂80万单位(0.8MU)为0.48克,DDD为3.6克。庆大霉素4万单位等于0.04克,DDD为0.24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以下。即每100床日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不能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人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
1.如某病区5月1日至5月12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药品名称规格(g)数量(瓶/粒)用量(g)标准DDD值DDD数头孢米诺针头孢拉定针左氧氟沙星针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地红霉素肠溶胶囊头孢丙烯胶囊0.10.50.50.50.1250.250..51.50.50.50.50..5累积DDD数68.3147使用强度:68.=45.5DDD6、不局部使用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剂型(如不使用片剂阴道用药,而使用栓剂;不局部使用注射液外洗,使用洗液外洗;剂型不对使用本身不合理,再者,局部用药暂时不计入DDD数统计中)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个指标之一。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正确、准确的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疗程、正确的给药方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有适应症,有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没有足够级别的询证医学证据,最好不要超适应症用药。药品厂家的彩页宣传资料不可作为用药依据。 #
有增加适应症的,增加剂量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故其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指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其药物浓度(或给药剂量)成正比,即药物的抗菌疗效取决于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重症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头孢类,青霉素类等)给药次数。时间依赖性性抗菌药物严格按照给药时间给药(护士执行医嘱)。在感染早期,感染部位细菌大量繁殖,细菌量多,炎症反应剧烈,故用静脉给药,能使药物迅速达到感染部位,并达到MIC,以控制细菌生长,有效杀菌。病情稳定后青霉素针0.24,给与口服治疗药物,可维持血药浓度达到MIC,维持炎症部位有效药物浓度,继续起杀菌作用。用药48-72小时后,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体温下降无胃肠功能紊乱或吸收障碍,无同时口服其他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转换过早,口服制剂选择不适当,患者依从性差,药物相互作用等减少口服制剂的吸收,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有可能导致抗菌疗程不必要的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