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考试动态 >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94):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2022-11-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一、《工程岩体分级标准》(-94)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 3.2.1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 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山岩、 片麻岩、 石英片岩、、 石英岩、 硅质胶结的砾岩、 石英砂岩、 硅质灰岩等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熔结凝灰岩、 大理岩、 板岩、 白云岩、 灰岩、 钙质胶结的砂岩等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较易击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3、 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 千枚岩、 砂质泥岩、 泥灰岩、 泥质砂岩、粉砂岩、 页岩等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3、 弱风化的较软岩; 4、 未风化的泥岩等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 浸水后可捏成团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 3.2.2 风化特征 结构构造未变, 岩质新鲜 结构构造、 矿物色泽基本未变, 部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 名称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 花岗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安较坚硬岩 1、 弱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 软质岩 较软岩 1、 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软岩 1、 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极软岩 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 各种半成岩 名称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表 3.4.2 Rc(MPa) >60 60~30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结构构造部分破坏, 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 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存在风化夹层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 矿物色泽明显变化, 长石、 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 矿物成分除石英外, 大部分风化成土状 30~15 较软岩 15~5 软岩 <5 极软岩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 4.1.1 基本质量级别 Ⅰ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550 坚硬岩, 岩体完整 坚硬岩, 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 岩体完整 坚硬岩, 岩体较破碎;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 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 岩体完整 坚硬岩, 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 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软岩, 岩体完整-较完整 较软岩, 岩体破碎; 软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Ⅱ 550-451 Ⅲ 450-351 Ⅳ 350-251 Ⅴ ≤250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0)表 5.2.6-1 岩体级别 Ⅰ Ⅱ f0(MPa) >7 7~4 Ⅲ 4~2 Ⅳ 2~0.5 Ⅴ <0.5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1) 表 3.2.2-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坚硬程度 坚硬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表 3.2.2-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完整程度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较坚硬岩 60≥fr>30 较软岩 30≥fr>15软岩 15≥fr>5 极软岩 fr≤5 fr>60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Ⅰ Ⅱ Ⅲ Ⅳ Ⅴ Ⅱ Ⅲ Ⅳ Ⅳ Ⅴ Ⅲ Ⅳ Ⅳ Ⅴ Ⅴ Ⅳ Ⅳ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附录 A表 A.0.1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 基本无吸水反应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较易击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 浸水后可捏成团 表 A.0.3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片麻岩、 石英岩、 石英砂岩、 硅质砾岩、 硅质灰岩等 1、 微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 板岩、 白云岩、 灰岩、 钙质砂岩等 1、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 千枚岩、 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1、 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 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 泥岩、 泥质砂岩等 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 各种半成岩 较硬岩 软质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 Kv 0.9~1 0.8~0.9 0.8~0.9 风化系数 Kf 0.9~1 未风化 岩质新鲜, 偶见风化痕迹 结构基本未变, 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

用镐难挖, 岩芯钻方可钻进 结构大部分破坏, 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 用镐可挖, 干钻不易钻进 结构基本破坏, 但尚可辨认, 有残余结构强度, 可用镐挖, 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 已风化成土状, 锹镐易挖掘, 干钻易钻进, 具可塑性 注: 1、 波速比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岩石风化程度, 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 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 花岗岩类岩石, 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 N≥50 为强风化, 50>N≥30 为全风化, N<30 为残积土。 5、 泥岩和半成岩, 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微风化 0.6~0.8 0.4~0.8 强风化 0.4~0.6 <0.4 全风化 0.2~0.4 _ 残积土 <0.2 _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04) 附表 A-1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判定条件 边坡岩体类型 度 岩体完整程结构面结合程度 结构面产状 直立边坡自稳能力 30m 高边坡长期稳定, 偶有掉块 Ⅰ 完整 结合良好或一般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75°或<35°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 35° ~75°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75°或<35°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35° ,有内倾结构面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 35° ~75°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 35° ~75° 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75°或<35° Ⅱ 完整 结合良好或一般 15m 高的边坡稳定, 15~30m高的边坡欠稳定 完整 结合差 较完整 结合良好或一般或差 边坡出现局部塌落 Ⅲ 完整 结合差 8m高的边坡稳定, 15m 高的边坡欠稳定 较完整 结合良好或一般 较完整 结合差 较完整 (碎裂镶嵌) 结合良好或一般 结构面无明显规律 Ⅳ 较完整 结合差或很差 碎 块 间 结合很差 外倾结构面以层面为主, 倾角多为 35° ~75° 8m高的边坡不稳定 不完整(散体、 碎裂) 注: 、 边坡岩体分类中未含由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和倾倒崩塌型破坏的边坡; 1、 Ⅰ 类岩体为软岩、 较软岩时, 应降为Ⅱ类岩体; 2、 当地下水发育时, Ⅱ、 Ⅲ类岩体可视情况降低一档; 3、 强风化岩和极软岩可划为Ⅳ类岩体; 4、 表中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30° 的结构面; 5、 岩体完整程度按附表 A-2 确定。 #

四、《公路隧道设计规范》(-2004)表 3.6.2-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 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片麻岩、 石英片岩、 硅质板岩、 石英岩、 硅质胶结的砾岩、 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 1、 弱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 大理岩、 板岩、白云岩、 灰岩、 钙质胶结的砂页岩等 1、 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 千枚岩、 砂质泥岩、泥灰岩、 泥质砂岩、 粉砂岩、 页岩等 1、 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 弱风化的较软岩; 4、 未风化泥岩等 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 各种半成岩 较坚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较易击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软质岩 较软岩 软岩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极软岩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 浸水后可捏成团 表 3.6.5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围岩级别 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 或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550 Ⅰ 坚硬岩, 岩体完整, 巨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坚硬岩, 岩体较完整,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较坚硬岩, 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 坚硬岩强风化和中风化, 岩体较破碎, 巨块(石) 碎(石) 状镶嵌结构; 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层, 岩体较完整, 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坚硬岩, 岩体破碎, 碎裂结构; 较坚硬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镶嵌碎裂结构;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 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中薄层状结构 土体: 1、 压密或成岩作用的粘性土及砂性土; 2、 黄土(Q1Q2); 3、 一般钙质、 铁质胶结的碎石土、 卵石土、 大块石土 较软岩, 岩体破碎; 软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极破碎各类岩体, 碎裂状, 松散结构 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至硬塑的粘性土及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 卵石土、 圆砾、 角砾土及黄土(Q1Q2)。

#

非粘性土呈松散结构, 粘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Ⅱ 550~451 Ⅲ 450~351 Ⅳ 350~251 Ⅴ ≤250 Ⅵ 软塑状粘性土及潮湿、 饱和粉细沙层、 软土等表 3-3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名称 未风化 结构构造未变, 岩质新鲜 微风化 结构构造、 矿物色泽基本未变, 部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 弱风化 结构构造部分破坏, 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 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存在风化夹层强风化 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 矿物色泽明显变化, 长石、 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全风化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 矿物成分除石英外, 大部分风化成土状 风化特征 五、《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98) 表 B土、 石工程分级 土石等级 土石类别 土石名称 钻 1m 所需时间 爆破 1m3所需炮眼长度(m) 开挖方法 湿式凿岩一字合金钻头净钻时间(min) 湿式凿岩普通淬火钻头净钻时间(min) 双人打眼(人工)路堑隧道导坑 Ⅰ 松土 砂类土、 腐殖土、 种植土、中密的粘性土及砂性土、松散的水分不大的粘土, 含有30mm 以下树根或灌木根的泥炭土 水分较大的粘土、密实的粘性土及砂性土、半干硬状态的黄土、 含有 30mm 以上的树根或灌木根的泥炭土、碎石类土 (不包括块石土及漂石土) 硬粘土、 密实的硬黄土,含有较多的块石土及漂石土:各种风化成土块的岩石 各种松软岩石、 盐岩、 胶结不紧的砾岩、 泥质页岩、 砂岩、 煤较坚实的泥灰岩、 块石土及漂石土、软的节理多的灰岩 硅质页岩、 砂岩、 白云岩、灰岩、 坚实的泥灰岩、 软玄武岩、 片麻岩、 正长岩、 花岗岩 硬玄武岩、 坚实的灰岩、 白云岩、 大理岩、 石英岩、 闪长岩、 粗粒花岗岩、 正长岩 用铁锹挖强风化和中风化, 脚蹬一下 到 底的松散土层 Ⅱ 普通土部分用镐刨松, 再用锹挖, 以脚蹬锹需连蹬数次才能挖动,Ⅲ 硬土必须用镐先整个刨过才能用锹挖 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 部分用爆破法开挖 Ⅳ 软石 7 以内0.2以内 0.2以内2以内 Ⅴ 次坚石 15 以内7~20 0.2~1.0 0.2~0.4 2~3.5 用爆破法开挖 Ⅵ 坚实 15 以上20 以上1.0以上 0.4以上3.5以上 用爆破法开挖表 G..0.1隧道围岩分级 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类别 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坑道跨度 5m 时) 围岩弹性波速度 Vv(km/s)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特征和完整程度 Ⅵ 硬 质 岩 石 (饱 和 抗 压 极 限 强 度 Rb >6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 节理不发育, 无软弱面(或夹层); 层状岩层为厚层, 层间结合良好 硬质岩石(Rb>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 节理较发育, 有少量软弱面(或夹层) 和贯通微张节理, 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中层或厚层, 层间结合一般, 很少有分离现象; 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 软质岩石(Rb≈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 节理不发育, 无软弱面(或夹层);层状岩层为厚层, 层间结合良好 硬质岩石(Rb>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 节理发育, 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 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致产生滑动; 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 层间结合差, 多有分离现象; 或为硬、 软质岩石互层 软质岩石(Rb=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 节理较发育; 层状岩层为薄层、中层或厚层, 层间结合一般 硬质岩石(Rb>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 节理很发育, 层状软弱面(或夹层) 已基本被破坏 软质岩石(Rb=5-30MPa):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 节理发育; 土: 1.略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及砂性土 2.一般钙质、 铁质胶结的碎、 卵石土、 大块石土 1. 黄土(Q1Q2) 石质围岩位于挤压强烈的断裂带内, 裂隙杂乱, 呈石夹土或土夹石状 呈巨块状整体结构 围岩稳定, 无坍塌, 可能产生岩爆 >4.5 Ⅴ 呈大块状砌体结构 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 侧壁结合差的平缓岩层, 顶板易塌落 3.5~4.5呈巨块状整体结构 Ⅳ 呈块 (石) 碎 (石)状镶嵌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 侧壁基本稳定, 爆破震动易形成大坍塌 2.5~4.0呈大块状砌体结构 Ⅲ 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大的坍塌, 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1.5~3.0呈块 ...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