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之间的那点事,杜甫是怎么看出来的?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说起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两人在历史上可谓是撑起了唐诗的半边天,更有趣的是两人还是朋友,而且除了诗歌之外还有个非常大的共同点:官场不得意! #
今天咱们来说说李白和杜甫之间的那点事! #
话说天宝元年,41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征召来到长安城,见到皇帝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宠幸,成了长安城里名声一等一的大诗人,他写的诗词也传向四面八方,当时30岁的杜甫还在准备考进士。 #
天宝三年,李白遭遇小人陷害,在皇帝面前失宠,因此离开了长安城,开始游历天下,结交天下诗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李白认识了杜甫这位朋友。 #
两人在一起游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年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但是却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对彼此的诗才非常的欣赏,而当时夹在两人中间的高适就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尴尬。
#
只可惜两人出身不同,李白是商贾之家,社会地位卑微,连考取功名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刚刚从长安城受冷回来,虽然兜里有一些钱财,当时心中的抱负却无处可施展。 #
杜甫呢,身世清白的官宦世家,虽然考取进士失败,当时他一点也不着急,还有心情出来游山玩水,因为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考上的,将来一定有机会做大官。 #
李白也是这么相信的。 #
面对的这样的杜甫,李白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那一份洒落和诗才,恨是对方有着跟自己截然不同的出身,注定会成为自己想成为却永远成不了的那种人。 #
所以他当时给杜甫写了一句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意思是我们注定会飞向不同的远方,喝完这杯酒就各走各的吧,我祝你有大好前程,将来封官加爵,做一位长安的人上人。 #
那杜甫是怎么看李白的呢? #
他觉得李白就是个从天而降的异类,他编造了很多行侠仗义的游侠故事,什么惩奸除恶、十步杀一人之类的,配合着那一柄长剑抖落的剑招,那杜甫是李白说什么就信什么。 #
更重要的是,李白经天纬地的诗才,那豪放潇洒的诗风让杜甫十分钦佩和向往,再听说了李白在长安城里面的故事,那更加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对李白‘谪仙人’的身份毫不怀疑。 #
可这样的朋友,他们没办法一直游玩下去。
#
接到亲戚的邀请,他不得不过去拜访一下同族不同支的长辈,于是无奈和李白告辞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去见了那些糟心的长辈,然后在天宝五年来到了长安城。
让杜甫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求官之路也非常的不顺畅,在长安城里面四处碰壁,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于是他开始疯狂的给人写诗,去夸赞那些达官贵人,希望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给自己引荐一下。
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朋友李白,于是写了一首诗:《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这首诗里面,杜甫写了八位喜欢饮酒的‘仙人’,他们或是达官显贵,或是唐朝名人,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来过长安城,其中贺知章资历最老,排在了第一位,得了两句诗歌。
你细品,李白排在第六位,那是因为前面都是达官显贵自己得罪不起,但是就以篇幅而言,李白独占四句,是贺知章的两倍,这其中足以可见杜甫对李白的感情之深。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白和杜甫没有再见过,但彼此的思念却未曾停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对于彼此诗才的认可,即便朝堂不认他们的才能,他们也相信彼此就是最厉害的诗人。
#
细数那些年杜甫为李白写的诗歌,高达十三首:
#
《赠李白》两首;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饮中八仙歌》;
#
《冬日有怀李白》; #
《春日忆李白》; #
《梦李白》两首;
《天末怀李白》;
《不见》…… #
从冬天想到春天,到晚上做梦了还在想,由此可见杜甫对李白的仰慕之情,那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既然杜甫如此深情,那李白又是怎么做的呢? #
李白也给杜甫写诗,一共写了3首,每一首都是真情惬意,网友们不禁大发感慨: #
关于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