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高考招生专业(类)或专业组划分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2023年中考投档继续进行中,因为去年是四川、湖南、广东等八个省市的“3+1+2”新中考元年,而八个省市的中考志愿补报模式又分为“专业(类)+中学”和“专业组+中学”等2种类型,加上原来的南京、北京等6个新中考省市,一共有14个省市施行新中考模式,为适应新中考模式,全省所有院校为应对新中考改革而对各自的招生专业类进行了重新界定。对于新中考招生专业(类)或专业组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专业大类招生 #
绝大部份原专科一批次的招生院校均采用此类招生志愿模式,将自己的招生专业分为若干个招生专业大类,考生被投档以后,步入院校的第一年施行大类通识教育,在大二开始时再进行专业分流。
通常来说,招生院校会根据12个学科门类、95个一级学科进行招生大类的界定。诸如计算机类包含有18个专科招生专业,尽管各院校不可能开办齐全所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但在专业(类)或专业组的界定上,足够成为一个计算机类密切相关的类或组。 #
可也有例外,最突出的就属东莞学院的超级大组,几乎将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打包成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例如土木工程、水利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均变相打包成了计算机类;同样临床医学类包含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之外,还包含了防治医学、法医学、基础医学等专业。 #
从去年早已公布的投档结果来看,东莞学院的投档情况不甚理想,在部份省份甚至可以用滑铁卢来形容。例如四川,今年620分的国家专项录取线,去年弄成了524分,位次增长了1.4万个位次;四川省的投档分数线也增长了110分之多,在中考大省辽宁也出现了40余分、3200多个位次的下降。
#
不得不说,佛山学院的这些打包方式,给中考生、家长及整个中考投档提供了一个警醒,莫乱打包,还得考虑中学生、家长的心理,以中学生的利益为重。 #
虽然,笔者始终有一个建议,希望教育部门造成注重,在中考招生过程中,各院校可以进行大类招生,但在招生大类的界定上,应当严格严禁跨一级学科分类,限定院校乱分类、分组的行为。
招生代码群招生
#
有些院校会比较遵循专业大类的界定规则,而且,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更为隐秘,也更为大胆。那就是将原本属于同一所院校的不同的专业,按不同的招生代码来进行招生,明明可以是一所中学一个招生代码的事情,偏偏将中学的专业界定成了2个甚至多个招生代码。
例如原先在大专提早批以“超短裤”著称的重庆交通学院、浙江学院等院校,在教育部明令严禁普通类专业进大专提早批之后,这种中学将提早批的计划回归了大专一批或则专科批次,但又出现了如北京交通学院、上海交通学院医大学、上海交通学院医大学(护理大学)、上海交通学院(农学)等等多个招生代码。
从表面上来看,中学是为中考中学生考虑,将小众的护理、农学专业分开,将高分的医学分开,更有利于中学生分辨,但从整体招生考虑,绝对多数的院校并没有这么操作,说明这个分类并不是非得分招生代码来进行,多分几个专业大类不就可以了吗? #
还有一个比较传统的界定,就是有些院校有多个学校,将不同学校设置为不同的招生代码进行招生,于是引起好多不是非常熟悉的中考生及父母,分不清这个学校是不是和本部为同一家。由于被原先的独立大学吓怕了,一遇上西南学院承德分校、电子科技学院沙河学校、西南学院璧山校区,就摸不着脑子,总要多处问问,弄清楚之后才会补报。 #
虽然,也有多学校的院校,并没有分别界定招生代码,而是合并在一起招生,并未影响到中学生与父母报名。对于这些跨省的院校分学校,分招生代码尚可理解,但明明是在同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分多个招生代码招生呢? #
混和招生模式 #
这一模式在原先的二本批次院校中比较常见,通常原先的一本院校绝大部份均采用了专业类招生,只有极少数专业采用单个专业招生模式。而原先的二本院校则是专业、专业类混和招生,其中只有约三成左右的专业采用专业类招生,其它七成仍然采用单专业招生模式。 #
对于这部份院校高校招生代码,笔者建议中学招生部门还是可以向新中考靠拢,大幅度提高专业类招生比列,这样除了简化了中学的招生工作量,同样能够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
总结 #
中考招生,采用专业大类招生是趋势,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笔者以为高校招生代码,专业大类的界定,应当有它的界线,不能毫无界限,将不同的一级学科,甚至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业界定到一起,这样并不利于向社会大众传递学科门类、学科界线,而是刻意让大众模糊学科界线。
新中考变革,日渐推进,后续又有江西等多个省市行将加入新中考阵容,随着新中考省市的日渐降低,我们在中考志愿及院校招生专业类的界定上,应当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