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会计从业资格 > 考试动态 >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2023-12-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第十章广州国民政府的教育 #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革

#

(1)党化教育:1926年7月,广州国民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探讨了“党化教育”的含义,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军指导之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 #

(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年,中华清末大大学第一次全省大会决定用“三民主义教育”来代替“党化教育”1929年3月国军第三次全省代表会议经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为“中华清代之教育,按照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持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推动世界承德。” #

(3)“战时须作平常看”的教育方针:抗战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来“战时须作平常看”的教育方针,包括①“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指出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②为“适应抗日须要”和“符合战时环境”,训练培养抗日所须要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③进一步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方针新政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即顾及了教育为抗日服务的近日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致使教育事业在坚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能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东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

#

2.教育制度变革 #

(1)大大学和学院区制的试行:1927年6月,国军教育行政委员会仿造美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清代大大学主管全省教育国民教育系列,地方试行学院区,委任蔡元培为大大学教授,公布了《中华清代大大学组织法》和《大学区组织细则》 #

(2)“戊辰学制”的颁布:1928年中华清代大大学第一次全省教育大会,以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更改,提出《整理中华清代中学系统案》,即“戊辰学制”。“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份,提出了按照本国国情适应民生须要增高教育效率提升学科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教育便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等七项原则

#

3.中学教育发展

#

(1)初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①********年是初等教育的稳定和发展时期,教育建设推行法治化②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乱中仍能维持一定发展③抗战胜利后,遭到抹杀 #

(2)中等教育: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在统治的最初六年里,经过一系列中等教育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2抗日时期因为采取“抗战救国”方针,学校数目下降较快3抗日胜利后,全省小学的数目达到低点

#

(3)高等教育:①前六年可以说是逐步发展,逐渐定型②抗日战争爆发后的通常时期里开始反弹③到抗日胜利后,学院中学和中学生数目都达到低点 #

(4)抗日时期的中学西迁:抗战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沿海地区不少知名学院西迁,到1938年末共有55所院校西迁

#

4.中学教育的管理举措 #

(1)训育制度:是国军政府在中学里进行常规政治思想教育、进行管理的基本组织方式,在中等高等中学中均设有训导处或训育处,由训导长或训导组长一人负责,她们必须是国民干部,在训育员的帮助下领导各年级的导师,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2)中小中学的童子军训练:童子军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方式,于清末初年传入我国,1928年5月,国军中央常务大会经过《中国国军童子军总章》,规定凡12-18岁之中学生皆须参军受童子军训练。1933年10月,中国童子军总会筹办处公布《中国童子军总章》,其中规定中国童子军“以孝悌仁爱和平为训练之高原则”,以“智、仁、勇”为教育目标。1934年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即将组建抗战战争爆发后国民教育系列,指出童子军活动为战时须要服务

#

(3)中学以上中学生的军训:源于1929年规定中学以上中学除女孩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选修课目,将军训作为完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

#

(4)学校结业会考:国军教育部于1932年5月公布《中中学中学生结业会考暂行规程》,1932年12月公布《中学中学生结业会考规程》,1934年4月又公布“师范分校中学生结业会考规程”该制度仍然推行到1945年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