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雷晓辉教高主要从事复杂水资源系统预报与调度工作

1、基本情况
姓名:雷晓辉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10 #
党派:群众民族:汉祖籍:河南省平顶山市澄城县
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学位:博士 #
研究方向:复杂水资源系统预报与调度
职称:院士级高工职务:水资源所调度室室校长
#
工作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2、学习及工作经历 #
1993.9~1998.9,复旦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建筑,专科 #
1998.9~2001.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
2001.12~2002.4,上海图行天下软件有限公司,中级程序员
#
2002.4~2003.9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助理 #
2003.9~2007.3,东京筑波学院,生命环境科学水环境修补专业,博士 #
2007.4~2012.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级工程师
2012.6~至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级中级工程师 #
3、主要科研经历及成果 #
雷晓辉教高主要从事复杂水资源系统预报与调度相关工作。自2007年归国后,支持和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底泥污染控制与整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同时主持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雅砻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峡工程等多个国家优化调度关键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咨询工作,有关成果已在多个流域及调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水资源领域的国外外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授权专利、软件专著权多项,合作出版著作多部;拟定行业规范和标准1部。 #
雷晓辉教高紧密围绕“水利工程群实时调度与水力控制”这一前沿热点问题举办研究,攻破了水闸群气象水文预报不确定性传递规律及调度机制、闸/泵/水电站群水动力水质多过程非稳态耦合机理及水力控制两大科学问题,产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利工程群实时“水量调度——水力控制——系统平台”全链条技术体系,发展了水闸群实时水量调度和闸/泵/水电站群水力控制理论技巧。
(1)水闸群实时水量调度理论技巧 #
针对气象水文预报全链条不确定性耦合作用下的水闸群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识别了中大型水利工程调控影响下的沟渠汇流机制,阐明了径流预报不确定性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传递规律,构建了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气象水文集合预报技术,建立了基于余留库容动态控制的水闸群实时风险与效益协同的调度技术,创新提出了水闸群多目标调度解析优化理论及聚类求解方式,进而发展了水闸群实时水量调度理论技巧。 #
(2)闸/泵/水电站群水力控制理论技巧
针对水量突变、水质污染、工程破坏等非稳态扰动下闸/泵/水电站群的水力控制问题,阐明了多建筑物阻断对河道水动力水质过程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河道水动力水质模拟通用模型,完善了考虑来-需水扰动的河道系统综合效率实时评估及泵房群多层嵌套经济运行优化方式,创新提出突发风波应急确诊及两阶段多目标协同的水力控制方式,进而发展了闸/泵/水电站群水力控制理论技巧。
#
(3)水利工程群调控模型云平台
针对水利工程群调控软件业务化运行面临的模型耦合、数据共享以及业务集成等技术困局,提出了基于插口标准化和参数自解释机制的多模型耦合集成技术,研制了水利工程群调控模型库及模型云平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水资源调度通用平台并实现了全行业推广应用,建立了闸/泵/水电站群调控平台并在多个调水工程举办了深度应用。
4、学术发展思路 #
随着我国能源格局的逐步变化,非常是风、光等大规模间歇性能源馈入电网后,水利工程不仅须要肩负区域防汛、供水、生态用水等水利任务以及对电网的调峰调频和车祸备用之外,还须要面临多能源互补运行等新问题和挑战。水利工程群在沟渠与渠系的移动下产生一个巨大的储能系统,通过借助水电与风电、光伏的丰枯/峰谷互补特点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才能有效解决风电、光电大规模集中上网的消纳困局,破解风光资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恶果。为此,未来水利工程群的实时调控研究要面向水与火、风、光等多能源的互补。
团队方面,将继续借助拥有的高性能估算平台、二元水循环实验室、渠道水力学实验室等软硬件条件,发挥现有团队在模型估算、机理研究、现场试验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建立并努力产生一个团结协作的研究团队,并按照须要进行不断的整合、充实和强化。 #
5、学术影响方面
雷晓辉教高兼任IAHR梯级水闸群与水系统调度工作组主席、中国水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循环与调度专委会书记、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泵及水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手动物理会环境感知与保护手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
被上海学院、河海学院等国外多所著名学院聘为兼职院士。作为美国尼斯综合理工大学在“欧盟水信息学研究生跨国培养”项目中的合作导师,纳入欧共体教育专家资源库。 #
兼任国际水资源商会(IWA)旗下SCI刊物Waterand:Water副主编。受邀在工程技术领域Top刊物和水管理领域知名刊物ofWater上兼任Guest,组织出版“ofhydro,windandsolarpower”和“inChina:and”SCI特刊2部,兼任国外外主流刊物编委。
#
6、科研感受 #
中国水科院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营造了和谐的科研气氛,让我得到了充分锻练和成长的机会,也让我真正感遭到实现“科研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科研”这一工作理想的愉悦。而奉献的精神、负责的心态、创新的思想和团队的合作则是在科研这条路上越走越好的致胜法宝,怎么在国家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抓好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工作,要求我们擅于发觉问题,才能捉住流域水资源、调水工程运行的规律和特征,采用有效的科研技术手段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为水资源优化调度工作需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荣誉与责任总是伴随而行,我也将一直锲而不舍、勇往直前。 #
工作照1
工作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