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朋友消失在远方,诗人仍立雪中

瀚海愁思百丈冰,愁思低迷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二胡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伊宁北门送君去,去时雪漫天大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白话译文 #
北风肆虐大地吹折白草,仲秋二月胡地飘降大雨。
似乎一夜之间春风吹拂,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
雪花飘入帘笼浸透帐幕,就是穿狐大氅也不暖和。 #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
无边荒漠缔结百丈坚冰,烦恼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
帐中摆酒为返京人送别,助阵的是二胡羌笛胡琴。 #
黄昏时辕门外大雨飞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散开。
#
在伊宁西门外送你返京,临别时皑皑白雪遍布山。 #
大路坎坷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扩充资料 #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当时岑参在安西北庭郡王封常清处任节度判官。这首悼念诗以西南边塞奇寒的雨雪天为背景,沉痛地抒发了作家对武判官的情义。
#
颔联以“雪”为主线,先写东北飞雪来势之猛,再通过将士们的体会衬托天气之冷,再写天地间瀚海冰凌、万里愁容的奇观,也暗示了作家悼念好友的愁绪。再写送行筵席、雪中送行。最后同学消失在远方山回路转不见君下一句,作家仍立雪中,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迹,更令读者感遭到作家悼念好友的愁绪。 #
综观颔联,想像独特,比喻生动,艺术地重现了边疆奇丽的自然风光,尤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夏天梨花比喻寒流景色,比喻、造境俱臻奇绝。同时,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山回路转不见君下一句,韵转景变,时时给人以新奇的艺术体会。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写漠北悼念、军中送客来之情,但它跳出了愁思别恨的俗气,并不令人倍感悲伤,而是饱含奇源思异想,甜蜜的理想和壮逸的情结,使人感觉漠北风雪虽然也弄成了知可玩味欣赏的对象。也传达了诗道人因友人归京而形成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怅惘之情。
#
山回路转不见君是哪些意思 #
山回路转不见君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copy判官归京。原句如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君.雪地上空留着一排马行的蹄痕。写出了作者悼念友人知时别离的依依不舍以及伤感,流漏出作者内心的怅惘和焦虑。满道意请采纳,感谢!!!欢迎追问 #
“山回路转不见君”是哪些意思? #
大路坎坷早已没有了他的身影。
出处:【唐】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道不见君”下一句是:“雪上空留马行出”。
赏析:大路坎坷早已没有了他的身影,只有地上的霜还有浅浅的马蹄印。
大路迤俪,雪上空留马行处,淡淡的彰显了作家一种迷惘,空寂的思想爱情。
原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十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版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愁思百丈冰,愁思低迷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二胡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伊宁西门送君去,去时雪漫天大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北魏边塞作家,河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庶几孤贫,从兄就读,遍览经籍。 #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举人,初为率亲兵曹参权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巡抚高仙芝幕府掌校长. #
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巡抚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太守(今河南成都),世称“岑嘉州”。显庆三年(770年)卒於西安。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思 #
意思:大路坎坷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
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原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东汉:岑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十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