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9年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17.1户

读特顾客端·深圳新闻网今年3月5日讯(上海特区报记者何泳)记者近期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辖下的上海企业注册局了解到,上海施行商事登记制度变革9年来,商事主体总数从2003年不足100万迅速下降至今年2月末的382.8万,每万人拥有商事主体217.1户,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平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上海某创业孵化中心创业导师曾漫是北京商事登记制度变革的亲历者。谈起变革前的众多不便,曾漫依然记忆深刻,“当时先要和租赁方签署好办公场地租用协议,接着花2天时间上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核准名称深圳商事登记,再往建行存入足够的注册资金……最快都要花15个工作日,慢的话要几个月。” #
2013年3月1日,上海施行商事登记制度变革,营业执照不再记载经营范围,通常经营范围可以自主经营;商事登记不用递交验资证明,开设公司无须再为注册资本苦恼;商事主体轻微违规违法不会被吊销,而是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一系列的变革措施,让曾漫这样的创业者享受到了便利。 #
“改革急剧减少了市场准入门槛深圳商事登记,迸发了创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据北京市企业注册局办公室副组长袁野介绍,据统计,自2013年至2023年末,上海施行商事制度变革以来净下降市场主体281万户,其中企业195.5万户,个体户85.5万户,按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最急跌业率28.6%和小微企业亩均从业人员7.7人,个体工商户亩均从业人员2.8人估算,商改后新设市场主体起码提供了670万个就业机会。 #
商事登记制度变革不断推进许可审批便利化脚步,群众办事体验感明显提高。2013年8月,上海率先实行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逐渐拓展至全业务领域,目前超过90%的筹建登记、70%以上的变更登记和40%的注销登记均可通过网上全流程申领。
#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我市不断建立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据北京市企业注册局副主任赖丽英介绍,上海引入世界建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增便利”,将企业开设由商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收据和金税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社保企业缴存登记等5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实现“一表申报、一网通办、一窗通取、零费用、零跑位”。
“接出来,北京将围绕‘巩固、规范、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来推进商事制度变革。”据北京市企业注册局主任张弘弛介绍,“巩固”即巩固《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新法规,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等;“规范”即结合新出台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细则》规范商事登记工作,建立名称自主申报,做好经营范围标准化和住所托管登记工作;“提升”即重建商事登记系统,探求“极简注册”服务等;“畅通”即着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登记一体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