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

须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须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马斯洛(h.,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ofHuman)一书中提出了须要层次论。这些理论的构成按照3个基本假定:1.人要生存,他的须要才能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须要才能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须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须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顺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须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才能追求初一级的须要,这么逐级上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促进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须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须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须要。如吃、喝、住处。2、安全须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抢劫和威协,防治危险车祸,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职基金等。3、社交须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须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相处须要彼此怜悯互助和赞扬。4、尊重须要,包括要求遭到他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须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因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倍感很有意义。
#
马斯洛的须要层次论觉得,须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并且是按先后次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须要不再是激励诱因等。 #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须要层次论,而且,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专著中对须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剖析。首先,不仅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须要外,马斯洛还详尽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须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而且他也说明,这种须要不能放到基本须要层次之中。 #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辩。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则提出自己的须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一直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例如,奥尔德弗(C.P.)于1969年在《人类须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论据,觉得人的须要不是分为5种而是分为3种:(l)生存的须要(),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须要(2)互相关系和谐的须要(),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须要(),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奥尔德弗须要论,简称为ERG须要理论,与马斯洛须要层次论的比较如右图所示:
#
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是: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种须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须要层次论构建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ERG理论除了彰显满足――上升的理论,并且也谈到了的磨难――倒退这一方面。磨难――倒退说明,较高的须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都会把欲望置于较低的须要上。ERG理论觉得须要顺序并不一定这么严格,而是可以越级的,有时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须要。#p#分页标题#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