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会计从业资格 > 考试动态 >

教育部确定今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2023-03-1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日前,教育部公布《今年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工作规定》,确定今年全省会考于6月7日开始举办。

#

详细课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物理;15:00至17:00英语。6月8日9:00至11:30工科综合/工科综合;15:00至17:00英语,有英语听力检测内容的应安排在英语面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县(区、市)考试课目名称与全省会考课目名称相似的应当与全省会考时间安排一致。详细考试课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公布。

#

去年会考五大亮点:

#

亮点1 #

防疫:为每位考点搭载防疫副主考

#

教育部要求,建立灾情防范常态化下会考组织工作制度。各地两校要提早研究布署,合理安排特殊类别招生等有关考试时间;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要求,结合灾情防范实际,逐步明晰组考防疫工作方案,拟定灾情防治工作标准,加强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措施,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温度检测和身体健康情况检测,按要求为每位考点搭载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搭载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进场温度测量、考场全面杀菌、通风、保持宽度等举措。 #

各地要设立灾情防范常态化下的考试类突发风波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涉考、涉疫、涉灾等突发风波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风波。重大丑闻处置决策要向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及晚报教育部。

#

各地两校还应强化考点考场管理,严厉考风考纪,加强人员进场检查力度,严苛执行考场、视频“双阅卷”及巡考机制。 #

亮点2

#

名额:贫苦县扶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

#

各地两校要严苛执行教育部核定的硕士招生计划,不得随便修改招生计划;继续推行国家增援中东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目及中学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诱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东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中央部委所属大学要严苛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列,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

根据中央扶贫攻坚有关布署,专项计划推行区域的贫苦县扶贫后今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新政。 #

亮点3 #

命题:去年会考试卷提升开放性

#

教育部要求,稳当推动会考综合变革。山东、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会考综合变革省市要竭力做好新中考落地的各项工作,悉心起草命题、考试和投档工作方案。北京、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逐步小结建立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变革过程中遇到的新状况、新问题。各大学要强化与学校人才培养衔接,逐步优化选考课目要求,加强综合素养评价使用方法并向社会发布,进一步转变简略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招生方式。

#

今年中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对师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景设计,加强试卷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会考命题的德育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大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制度,提高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

亮点4 #

强基计划:优化校考内容和方式 #

去年,各试点院校仍深入施行强基计划。教育部要求高考将于6月7日开考,各试点院校建立招生程序和方法,增加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院校考评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考生综合素养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抱负以及吃苦肯干的精神等,着重选拔“有抱负、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强化与学校的衔接勾通,帮助师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方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宜的师生报名;要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为师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机制,提升师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

各地两校要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聘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短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渐取消中职专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

亮点5

#

成绩:会考分数不提供给学校 #

教育部还明晰,强化大学招生投档批次管理,不得随便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硕士提早批次招生。各地要举办招生秩序专项整治高考将于6月7日开考,严厉取缔非法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手段非法争抢生源、违规承诺投档等行为;严肃整治违规违法行为,对于因忙于管理,导致考场秩序纷乱、作弊状况严重、招生非法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理并追责问责;对非法承诺争抢生源的大学和工作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

#

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好将考生的会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录取大学,不得向考生所在学校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禁止宣传作秀“高考探花”“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禁止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会考成绩为标准奖励班主任和师生。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