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会计从业资格 > 考试动态 >

造价工程师就是就是市政16年--二级建造师15年

2023-01-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谢邀,这的确是一个能触发到我G点的问题。而且,我也觉得自己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

我的情况在我的其他回答里介绍过,这里描述一下,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毕业。高中也是复读了两年的(这一点儿我跟好多人都不好意思提)。 #

在我青春的那些日子里,说真的,跟大多数人一样,迷茫无助,不知所以,自卑而自恋,激情四射却又茫然无措,找个女朋友,处处碰壁,那时候找女朋友的状态几乎是见一女的,只要这女的对自己好点儿,就会爱上。现在想想,可能是荷尔蒙配孤独,除了寂寞就是撸。

#

14年的时候,我试着去报考了二级建造师,当时的觉得考过造价工程师就是这一生最大的任务(只怕有太多的工程界人士一生都是这么个想法),结果一考成瘾,14年考过二建之后,当年就参考的一建市政专业,由于准备不充分,一建过两科,实务差1分(当年真的很难,唯一一次降分的考试)法规差三分。这个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后15年一级建造师,16年通过造价工程师(期间还参加了消防工程师考试,没过)17年用8个月通过司法考试(在职),18年逆袭结婚,找了一个小我五岁的研究生(还很漂亮),并且参加了演讲培训班(总算有一点儿时间了)。19年准备考注册会计师,目前处于备考状态,但是就目前备考的状态来讲,注册会计师拿下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一会儿会讲到原因)。下面列一个更清楚的路线图。

#

14年----二级建造师

#

1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 #

16年----造价工程师土建

#

17年----司法考试(A证,最后一届司法考试,而且要求一年通过,之后变成两年轮动) #

18年----结婚和演讲培训(一辈子学习的东西-演讲,可能要暂时缓一缓)

#

19年----准备注会考试(因为工作原因,准备两年通过)

#

19年-----遇到贵人,拉我创业。目前在毫无施工单位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去东南亚一个国家(暂时不提名字了,事情做好了之后再说)组织工程施工队伍,且是股东身份,不单单是一个打工者了(我是唯一一个拿工资的发起人,里面我年龄最小,家庭条件最差,所以为了照顾我,除了股份,还发工资,其实我算是拿三份工资,因为哥们的其他工程,我也是兼职做合同和预结算工作)

#

接下来就是感触了,大大小小的感触太多了,我之前回答,里面也已经说了自己刚刚通过司法考试的时候几点感觉,后来想加一些新的感觉进去,因为太忙,一直搁置。可能我是想等计划全部完成的时候,再一并说出来吧。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下面慢慢的更新,权当自己写文章了。

#

第一篇:厉害的人干什么都厉害,有的人努力做到最好,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

学这么多,不会疯掉吗?这么多证,有什么用呢?你不精通一个,有用吗?跨度这么大,能考的过吗?

#

这些问题确实有人会问,不过问前三个问题的人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岁,而且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过问这些问题的人,都是在网上有人问。现实中问第四个问题的人可以说是主流。

#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许多人觉得证多没有用的原因可能恰恰因为自己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些证书。

#

我先来说第一个体验,这可能是比较高层次的体验了,这个名词祖先已经给我们讲的透彻的不能再透彻了,这个词汇叫做,融会贯通。

#

你们能想到的近义词太多了,欢迎补充。 #

我在考第一个证书的时候,真的是感觉比较吃力的,那时候觉得自己成年了,脑子不灵光了,记忆力也不行了,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 #

但是伴随着一个证书又一个证书的考试,就像开窍了一样,或者说开了挂,记忆力比同龄人退化的要慢很多,理解力要增加的快很多,学习能力和见识也在增长,当然这些体验就比较虚了,也不是最直接体验,相信我这么讲,很多人也体会不到,也嗤之以鼻。

#

最实在改变描述如下: #

一级建造师会考建筑法和流水施工、工程进度款,预付款等内容 #

造价工程师在进度款预付款方面加深了,也有工程法规。案例中有一道题就是跟一级建造师重复的。所学内容最少有20%以上的重合率。 #

考过一级建造师的人,马上去考造价工程师,能省很大一笔力气。

#

司法考试的时候,考试中有民商法,工程施工合同也属于重要章节,基本上复习就行了。

#

根据目前看书的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也是囊中之物,原因有以下几点: #

六科综合科目里面有经济法和税法两个科目,经济法几乎是照搬司法考试的经济法,只是深入了一下,税法有区别,但是仍然是一个扩展。可以说,基本不用再花太多时间去理解。

#

财务上的审计工程,内涵跟工程审计也 不会有本质的差异,可能需要专业术语的学习。 #

财管和战略又是注会考试里面最简单的科目。 #

在复习会计这门最难的科目的时候,里面会讲到资金时间价值,包括终值、现值、年金的计算,你会发现,老师根本不讲这些,因为这都是基础财务里的,但是造价师考试是花了大时间讲这个的。所以在学习这里的时候,就很省力气了。 #

当我开始看注会书的时候,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在学习内容上,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在理解能力上,我这两年学习能力也长进了不少啊。 #

所谓的跨度大,只不过看上去罢了。

#

第二个体验,也是跟融会贯通相关的,这个是实战方面了。我之所以能遇到贵人,也是因为自己这个本事。有一个兄弟,不知道为啥一直深信我是做过投标文件的(我真心没做过投标文件),有一个投标的工作,一个土建、一个安装,说真的他们心里都没底,因为都是评标委员会专家(项目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有关系就OK的,是要拼实力的)。请我做标书,我一共给做了三份标书,中了两份。一个是28家选三家,我们第二,另一个是四十家选8家,我们第五。第一次做标书,能有这个成绩,而且这个排名说实在的,没有多少水分,实力居多(评标委员会的专家说,这一看就是大公司手笔,哈哈)。后来我看了别人做的标书,才觉得,真的是自己这几年学习初见成效。好多投标人竟然没办法完全理解招标人说的是什么,完全是在抄,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你抄成这个样子,也太不尊重招标人了。其实就是功底不行,理解能力和编制能力,确实有差异。

#

第三个体验就是,我现在要去现场做施工单位老大了(几个合伙人我年纪最小)组建队伍,而且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作为,在出发前,我也表示了我的担心,担心自己能力经验不足,结果朋友给我的答复是,不会有我们呢,你这学习能力,什么东西还不是一看就会,我都会,你能不会?他们已经不对我的学习能力持有任何学质疑的态度了(哈哈,手动滑稽)。 #

我还有一个专门跑市场的朋友(能喝和能白活是他的看家本领,可惜我没那个本事,沾酒就倒),有事没事儿总问我,你去律所实习吗,我给你介绍啊,这个行业是不是要师父啊,我给你找个牛逼的师父带着,业绩啥的都没问题。你去会计师事务所吗,我四大有认识的人,想去咱们直接去牛逼的所实习。

#

这所有的跨度,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没有人教或者想自己通过面试的方法去找机会的话,恐怕都是一次艰难的尝试,而且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试错,这么多的证书,给了你举一反三的能力,这都是国家认证的,任何人见到你,都不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 #

他们会不由自主的相信,在同样未知的条件下,或者说,同样忠诚的条件下,你会比那些没证书的人,更能快速熟悉工作,毕竟路遥知马力,在这个急躁的社会里,谁会给你那么久的时间让你展示自己呢。

#

中间有个面试的小插曲,就是HR和相关领导说他们公司有自己的职称考核,考过的话,会加薪,然后加了一句,不过我们这考试,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了。这种修复我自卑心理的插曲,多奏鸣几次,还是很有修复效果的。 #

第二篇:优秀的人,往往是拥有一个很小的优势,然后随着岁月的发展,在这个优势上不断的积累罢了。 #

说这样的话,的确有些大言不惭,因为这话是成功人士嘴里的鸡汤,而我,根本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但是我很喜欢这碗鸡汤,因为这鸡汤,营养而不油腻。

#

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9月份之后,则其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这种说法的依据是,9月份之后出生的孩子当年无法入学,只能跟随者下一年出生的孩子入学,这样他就会比同班的学生大了将近半岁以上,对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这半岁多重要不用我多说,他们在智联,身体上都比其他人要成熟很多,这样的话,在办理举行各种活动,因为是身高、体力原因,他们总能被选拔出来,年龄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智力的差距,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的孩子,就能一直以压倒性的优势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自信心。如果高中时候的尖子班一样,这点儿优势看似并不起眼,但是随着不断地累计,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优势。 #

对于社会来说,你的美貌、习惯、特长、环境、家庭条件、甚至酒量都有可能成为你的那个优势,当这个优势不断累计的时候,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果,时间久了,就会差距出现了。

#

最典型的就是创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越来越不青睐穷人。当你去阅读那些名人事迹的时候,发现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有没有想过,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条件不好是他们的共性,因为那是社会变革的年代,社会对每一个人都以是个公平的舞台。

#

现如今,创业变成了万众创业,可是舞台早已不是百姓舞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美国社会值得称道的创业者们,无一例外的家庭条件,教育背景。都不是我们能比的(比尔盖茨母亲是IBM高级主管、巴菲特第一次去纽交所,接待的是纽交所主席)当然国内的近些年创业人士,其背景是什么,随着现代信息渠道的丰富,我相信,很多人也不再相信创业缔造人生的信条了吧,其实在公司的某一岗位上,或者某一个工作上做的出色,何尝不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

我16年考造价工程师的时候,跟朋友第一次创业,弄了一个多肉的花棚,当时多肉是有多火,我们觉得,这个起点也不高,而且还算新兴市场,早点儿进来,应该能站点先机,最后却是我们也如火如荼的干起来了。

#

后来的发展让我彻底凉了,我们的多肉大棚弄起来没多久,隔壁多出来一个大棚,其地理位置在我们后面,肯定是没办法跟我们比,但是每天门口停留着好多好车,去他们那里拿货。

#

后来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才发现,人家光上货就上了三十万,而我们投资,全下来不过十万。

#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去韩国,拿到各种名贵的品种。来买花的人在我们这里转转,掉头去了他们那边,就不回来了。

#

后来又去北京地区其他的多肉大棚转了转,发现每个投资,都在五十万往上级别,如果你是客户你会去哪一家呢,这里自然不言而喻。

#

当时更有甚者,10亿元的资金涌入多肉行业,好多人都想分一杯羹。 #

我在想,中国人真是不缺钱啊。 #

其实以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要的是我们完全没有家底,我和合伙人都有房贷(我是后来的房贷),没有经济来源的我们,根本没时间等待着事业从初创期走到平稳期。 #

现在觉得创业更加离我们远了,这是一个有钱人的游戏。我一旦停止工作,家里人就得饿死,可能要露宿街头了。 #

这么说吧,即使你打算背水一战,也要考虑自己是否拥有项羽的气魄和他那八千子弟兵。没有基础,别吓折腾,即使有一无所有折腾起来的,但是凤毛菱角,对于群体来说,这个凤毛菱角的成功人士意义非凡,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这个凤毛菱角的风险太大了,多少人就此沦为社会底层。 #

关于优势不断累计,能举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你的家庭条件很好,你比较自信和开朗,在上学的时候,并不能显出什么来,等到了社会上,就会慢慢出现了差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会说话,进入社会,会说话的优点比早当家要好太多了。 #

恐怕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累计的,也是最廉价的优势,就是读书习惯了。除了这个,体育运动往往也是穷人逆袭的一个集中的爆发点。(当然,传销行业内,也集中了大批的中下层人员,原因大家清楚,但是逆袭,其概率跟风险不成正比啊) #

第一个例子是:曾经遇到过一个凸显我情商低的事情,就是同事在报考造价师的时候,我报考了咨询工程师考试,然后就有同事问我“这个证书简单吗”,我说简单,他就说:“你带着我,我跟你一起学习,也考一个证书。”我说你可别跟着我后面学习,我有免试科目,我可以免考两科。我无心的说了一句话,之后听见同事跟其他人嘀咕:妈呀,差距真是越来越大啊。这种小事情,不断地积累,对于我这脆弱的自尊心也是一种慢慢的修复,会一点儿一点儿的克服掉自卑心理。 #

这样的小例子不胜枚举了,我现在大大小小的也算亲戚眼中的榜样人物了,上一辈都跟自己的孩子说,要向我学习。 #

在经历的了这么多考试之后,当我有了空闲的时间,有时候除了看会儿书,学习些东西,真的找不到其他的想做的消遣的方法。虽然我学习都是功利性的(这一点我还是比较看重的,个人以为,如果你是为了读书改变命运,最好还是功利性一点儿)

#

第二个例子我之前在回答里面也讲过,就是我去面试的时候,对方的一把手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之后,然后问了考司法考了多久,我说大概八个月吧,然后他就跟了一句话,说:你来吧,我们这里是央企,上升的空间不是很大(意思是论资排辈,还要看背景),你来了还能有上升的空间。面试我的那个人力,其貌不扬,其实也是有着留学背景的。对于我这样的学历,能通过走面试的流程,进入到央企,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

第三个例子更明显了,我投了一个咨询公司的简历,这个公司也算很牛吧,招聘人员都是研究生起,他们原来都是校招,天津大学啊,复旦大学啊,基本上就是985/211,从学校招上来的人,比较忠诚和稳定。 #

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当时惊讶了,我说你们要求不是研究生起吗,人力立刻给我的答复说,你不是有司法考试证书吗,这个能顶研究生学历,比那个还厉害,五院四系的研究生都有考不过的。 #

当时其实我也不愿意去咨询单位了,因为我本身就是咨询单位出来的,所以就开口要了一个我以为他们不会给的数字,结果人家跟领导申请了一下,竟然同意了(不是说他们单位不能给到这个钱,而是刚刚进入公司,一般不会这么给),当时我也很是尴尬,后来人力跟我说,你要是什么时候想来,我们只要有位置,你就面试进来就可以。我也很是热泪盈眶。觉得自己努力没白费。 #

第四个例子,因为报名了一个演讲培训班,所以每周就跟上学时候一样,去现场学习(这个还真必须得报实操班安全工程师主要是干啥的,理论不管用)。里面当人有很多牛人,有钱的,有地位的都有,家庭条件好的,北大的都有。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考试精力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很紧张)。然后下面确实引来了赞叹声。下课之后,意料之中,会有同学主动跟你套近乎。

#

这个优势的累计就在这里出现了,首先是选班长,班长肯定比别人实战的机会要多啊,这本来就是学习班,作为一个学霸(其实都是大家这么叫,真的愧不敢当),大家心中不二的人选(这样你练习的机会会比别人多)。自然机会就比别人多。 #

然后是有一个颁奖环节,模拟获奖感言,代课老师就选择了五名同学模拟获奖人员,有一名是真的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总,然后还有医院院长,不出意外,我也在这五名人员之中。 #

倒不是因为老师嫌贫爱富,或者是讨好有地位的人,他在介绍这些人的时候,真的可以和很容易找到闪光点,然后顺理成章的总结出一堆词汇。 #

第五个例子其实差不多,就是我在上一家单位的时候,尽管我上台很紧张,一百个不愿意去做一些技术培训,但是每次我们领导还是首选让我去,包括这次创业,朋友拉我一个毫无经济基础的人合伙,其实也跟你这个头衔有所关系的,他在向别人介绍你的时候,不用说太多,只说这家伙有什么什么证书,就足够了,而且,别人也不会质疑。不用再花太大的时间去吹一些其他的牛逼了。

#

这些光环能增加一个陌生人想跟你合作的欲望。

#

这就是好的习惯的累积作用吧,总结一下就是,我曾经一无所有,在人山人海中实在是不起眼,我有了一个读书的习惯,然后演变成了考试,当考试开始的时候,考试的经验和学习能力不断累计,最后变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证书,当证书不断增多的时候,慢慢的开始变成了机会的累计,无形之中比别人多了更多的被选拔出来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不用通过拍马屁争取,也不用通过喝酒得到。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机会会青睐你。因为大家都觉得,一个爱学习的人,起码在对待生活大态度上要积极很多,有多少人是三四十岁就死亡了,只是到了80岁才埋葬。 #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了快十年的中年人,应该更能体会我下面这句话:

#

你并不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你只是把一个工作重复做了十年罢了,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但是你为这个机会做的准备在哪里? #

最近在看LPL春季赛季后赛,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啊,生命如白驹过隙一般,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西,老牌强队一个个陨落,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

有个段子,说一哥们因为犯事儿进去了几年,出来之后,登陆自己的LOL账号,在血泉里很长时间出门,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他着急的回复:我找不到蓝药了。这句话,真是戳中了老年人的泪点啊。 #

这段纯粹为了煽情,为赋新词强说愁。 #

答疑时间

#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留言,感受我还会慢慢的继续更新,今天针队大家的疑问,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

第一:有热血,必然有冷水,中庸之道教育我们,永远不要偏激的看待问题。

#

我估计在看到我回答的朋友里面,有不少肯定接触过成功学,甚至有被毒害不浅的。其实本人就是一名成功学轻度受害者。教你成功没问题,但是,教你快速成功就大错特错了,成功的道路千千万,怎么可能一个教成功学的老师全教给你呢。

#

所以,其实考试这条路,跟市面上其他的成功学道路一样,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我在考试期间,就接触过太多的案例了,有的人三年五年考不过的安全工程师主要是干啥的,有些人全职考试考不过的。总之,这条路虽然对于大多说人来说,的确是更公平一些,但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

第二:要不要放弃工作经验? #

我遇到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网友也有专门说过的,有网友,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就待在工作并不多的机关里面,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从准备CPA开始,然后通过专业阶段,然后综合阶段,最后拿到CPA证书的时候,已经五年过去了,等他准备离开机关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单位愿意要他,因为他没有任何工作能力,即使要他,他也只能跟一个应届生一样,拿着实习工资,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讲,这根本是没有办法承受的。 #

这个例子还是很生动的,因为我本身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公司要你,不是因为你有证书,而是因为你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工作能力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证书大多时候,只是公司给你压低工资的一个借口,以便自己在跟你谈薪酬的时候,有更多的筹码。

#

第三:关于考试的年龄问题。 #

好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年龄大了,能不能再去学习考试。保持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好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要参加考试的话,只怕能做到的要减少一大半。

#

开始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开始就一定不算晚,我见过有四十多岁通过各种考试的。更近的例子是:我姨夫五十多,通过司法考试。

#

既然年龄不是问题,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

第四个问题:如何判断自己的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路。

#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特别喜欢用的方法就是代入法,遇到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试着来,一个方法一个方法的试,将可能的数值代入。

#

先说的是时间,司法考试要求800-15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注意是学习时间,不是看书时间),建造师、造价师也没有统计数据,根据我的学习经验,最少也应该有400小时吧,注册会计师的学习时间要更长,当然这个时间根据你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你是否是本专业的人,知识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天才的话,这些基础学习时间是必须保障的。

#

怎计算自己是否能够保障这个基础学习时间呢:比如相对学习时间较短的建造师来说,如果总学习时间为400个小时,要每天保证2个小时的学习量,这样算下来,大概七个月能通过,两个小时的学习量,算上休息和精力涣散的时间,每天最少得保证3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如果你是业内人士,可能更短,行外的话,时间可能更长。

#

第二:学习能力。如果这些考试安排在高中时代,我敢说,90%的人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但是偏偏就是安排在你从学校出来之后。这个时候,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的,而且有些人是飞速下降的。 #

我所指的这几个考试,与其说是有多难,不如说是有多艰难,其实就是你在对抗自己身体逐渐衰老的一个过程,说的更直白一些,学习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跟自然规律的对抗。

#

相信好多人都有体会,翻三页书还不困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

如果一种考试也没有参加的朋友,可以试着从一个简单的考试开始,如果已经参加过,想更进一步的朋友,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总结,自己完成一个目标付出的努力到底有多少,自己是不是还能够比当前付出成倍的努力。

#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如果你参加了二建考试,很轻松,那么你就可以去考一建了。如果二建拿的很艰难,那么你就应该放弃走考试这条路的想法。 #

我身边一个刚毕业的小孩,说真的工作量并不大,平时上班时间也在看二建的书,然后二建考了三年,竟然只通过了一科(他每次一般提前五个月就开始准备) #

对于二建这种有人凭裸考就能通过的考试,他竟然花费这么大力气,我跟好多人都说,这个人不适合考试,他最好不要有去备考一建的想法,要不然,对他的心理真是一种摧残,一建和二建的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是说翻个倍,就可以应对的。

#

当然,司法考试就更不是一个体量的了,你用考一建的时间去考司法考试,书都没看完一遍。

#

第三:我的考试时间是如何挤出来的。 #

一建和造价其实并不需要刻意的去挤时间,只要你不是那种工作特别忙,你早点准备就行了,笨鸟先飞,然后抓住最后一两个月的冲刺时间,尤其是建造师,我在其他的帖子里写过考试的攻略,网上的也很多,基本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司法考试和CPA的话,说来话长。这都能写专题了,一言难尽的。 #

第五个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

#

如果想有所作为,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的道路。比如我可以总结几条: #

1、情商高的人,太赚了,如果我情商很高,我真的不想走考试这条路

#

2、喝酒能力强的人,嘴皮子稍微利索些,在工程这个行业里,真的是万金油的打法,如果你酒量一级棒,很容拿上台面的。 #

3、演讲能力,无论你是干什么的,这个能力都特别重要(或者也叫作沟通能力),你必须有能向上汇报,向下传达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4、拍马屁的能力:能揣摩别人心思,尤其是领导心思的人,尽管不招人喜欢,但是其吃得开的概率要大大大于不会拍马屁的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曾国藩都受不住底下的人拍马屁,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

5、跟对人

#

其实还有很多,这里我不一一列举了。

#

结语:我奋斗了二十年,才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

这是网上很有名的一篇文章,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好多年前,当时还把这个标题用来跟自己喜欢的一个北京女孩讨论来着,我算了一下,如果等我完成自己所有的考试目标,恐怕已经是十年同学会了,自己花在考试上的时间,就有近六七年吧。 #

我依稀记得刚刚通过司法考试的时候,跟自己真正喜欢过的一个北京女孩发微信:你不是也是学法律的吗,我司法考试过了,现在各种考试放一个段落了,能不能一起吃个饭,出来坐坐。

#

这个时候,距离她结婚已经三年了,而我,依然未婚(在相亲阶段)

#

此刻的我,才能够坦然的说出那句,一起坐下来喝个咖啡吧。 #

不多,才五年而已。 #

五年了,为平起平坐的一起喝个咖啡罢了,我失去了什么吗。

#

可能有吧,但又确实没有失去, #

因为我原本一无所有,我的青春,无论我做什么一样要流逝

#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沙雕而已。

#

如今有一个逐渐变得有信心的沙雕了。

#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能听到更多的声音,见识跟多的事物,分享更多的经验,所见、所闻、所感。

#

这个世界没有捷径,但是可以少走弯路。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