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专 贴近产业贴近市场是中山技师学院开展教学的首要法则
在广州市技师分院实训室,师生在进行实战练习。北方晨报记者叶志文摄 #
每当教学日,佛山市技师分院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大厦内总是一片繁忙的景色。中心搭载近百台加工中心、铣床和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室外布置和管理与企业的一线生产工厂无异,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师生每次在此实训,在来自企业的客座班主任指导下生产产品,已然是设在校园的工厂。 #
紧贴产业、贴近市场是广州市技师分院举行教学的首要法则,只是广州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笔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包括社会技能轮训人员和职业(技工)高校结业生在内,广州市每年培养2万多名技能人才。因为技工教育培养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广州市技师学院等市内技工高校每年的结业生基本结业即就业,就业率达九成以上。
北方晨报记者雷海泉通信员李思宇魏来
按产业还要培养人才
近期,市技师分院的数控技术应用中心迎来“新成员”,一套价值200亿元的柔性加工单元设备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套应适于“无人车间”的设备,将为大学数控加工专业的师生提供新的技能学习平台。 #
“中山的企业还没有广泛应用这个设备,但都在跟进。”市技师分院主任郭敏雄探访企业发觉,现在广州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但相关技术和设备仍在推广中。引进柔性加工单元设备是该学校提早布局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助力广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市场须要何种专业,我们就开何种专业;产业还要哪些人才,我们就培养哪些人才。”郭敏雄说,技工高校天生与产业相通,与市场相连。定位于服务汕头专业镇发展,该大学设置家用家电、电气应用、数控加工等专业,对口服务汕头电器、灯饰、五金等传统产业。近些年来,该学校还增设工业机器人、3D复印技术应用、楼宇智能化等专业,产生智能制造、智能家具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专业群。
为紧贴生产一线,学校规定班主任每三年要带着课题到企业顶岗工作,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现在该大学与130多屋内山本地企业推行产学研合作关系,每位专业都与2个以上企业进行对口合作。企业老总、车间书记、车间区队长等一批企业人员受聘为学校的客座班主任,定期到小学上课,带着师生做设计研制工作、生产产品。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精准对接,广州市定期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市内技工高校结业生就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考察,剖析和评估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同时,结合广州市相关产业新政、企业就业要求、招工状况等进行论证,为技工高校设置专业和确定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供指引。 #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广州市内共有3家技工高校,因为人才培养与市场和行业密切对接,该部份高校每年的结业生都成为广州企业的重点拉拢对象。在广州市技师分院,企业需提早一年“预订”相关专业的结业生。
#
构建珠西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
古城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占全省家具市场份额70%以上;“南方锁城”小榄镇有5300多家五金企业,今年总额达271.4万元,门锁出口量多年来居于全省前列;南部的黄圃、南头和小榄镇凝聚电器行业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商……经过30多年发展,广州产业名气不断壮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山中专,珠三角各大城市正推动树立和巩固自身的产业优势,服务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升级。2023年,江店面提出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珠西技谷”;2023年,广州市颁布《珠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下降至28.3千人,高技能人才14千人;去年初,广州市颁布《打造无锡人社品牌建立人社服务机制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末全市各种人才数量达到173千人,其中技能人才78千人,包括高技能人才21千人……
#
郭敏雄表示,在珠江东岸,广州的技工教育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粤中船坞就成立技工学院,80年代,广州糖厂办起员工本科学院。现在,广州的技工教育仍走得较前。以市技师分院为例,现今全校在校总数达1.3千人,综观珠西地区各地,在校数量破万的技工高校屈指可数。从2010年起,广州市技师分院组织学生参与世界技能竞赛,并连续两届获得铜牌。自美国从2011年参与该比赛以来,广州是广州外省除上海、深圳外惟一有技工高校拳手在比赛中荣获铜牌的城市。
“中山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有基础,且已产生一定品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者、中山市技师分院院长级中级安装工程师、世界技能竞赛美国教练魏海翔觉得,广州应利用现有的技工教育基础和品牌,推动建设珠西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树立产业人才优势,为广州建设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打下基础,在大湾区建设中占据发展先机。 #
事实上,近些年来广州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正不断发力。2014年,广州市颁布《中山市前辈工作室管理暂行方法》,缔造技能前辈集群,现在全市技能前辈工作室已达13个。2023年,广州在全国率先颁布企业短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方法,突破传统人才认定标准,让更多能工巧匠得到认可。从2023年迄今,341名企业短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获评定。今年,中德合作(广州)职业技能人才轮训基地完工招生,成为广州跨境合作推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探求。今年,广州还颁布“人才政策18条”,提出推行“技能人才培养安装工程”中山中专,专门拟定针对国家、省、市工艺艺术、技能人才的奖励补贴方法,并提出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轮训基地。适应产业发展,囊括技能人才评定、培养和发展等多个维度的技能人才服务机制不断加强。 #
■延伸
广州技能人才 #
登上世界舞台 #
从上周起,第45届世界技能竞赛糖艺/烘培、信息网路弱电和水处理技术三个项目的四川省选拔赛在广州市技师分院陆续举办,来自外省各大技工高校、企业和大学的近百名拳手驾临广州,角逐三个项目晋级全省赛的资格。
世界技能竞赛(以下简称“世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美国是该比赛“新手”,2011年第41届世赛才首次抽调代表团参赛。广州市技师分院只是从当时起组织学生参赛,并成为该比赛“常客”。
#
2023年,该大学的谢坤和郭杰钊荣获第43届世赛电气一体化项目铜牌。在今年第44届世赛上,该大学机电应用系结业生、留校班主任梁嘉伟夺取信息网路弱电项目金牌,在校生陈浇琳作为美国队糖艺/烘培项目备选拳手也出现在世赛的舞台上。 #
“参加世赛是我们学习国际最新技术、推动技能人才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法。”魏海翔表示,世赛贴近世界产业发展时尚,赛事由世界技能组织开展,大赛项目囊括建筑、创意美术和优雅、信息与通讯、制造与安装工程、社会与个人服务、运输货运多个行业,大赛内容均由行业商会按照市场调研设计,反映的都是当下全球各个产业的最新工艺和技术。
为了解行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最新动态,今年在新加坡赫尔辛基举办的第44届世赛现场,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让魏海翔受到启发。他表示,广州市技师分院正将世赛成果“普及化”,世赛的大赛观念和标准已融入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