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应该分三个层面思考
近期,某地大力推进学生和家长对师德评价,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纳入教师总体评价,权重为50%(所有评价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评价、学校评价)。 因此,有人认为,学生和家长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家长和学生应该评价老师。 他们与老师有直接接触,对老师的长处和短处有一定的了解。 话语权; 有人认为参与可以理解,但孩子和家长的50%权重值得商榷; 有人担心孩子认知尚未成熟,把正常的管教误认为道德败坏怎么办? 父母可能并不都是成熟的教育者。 如果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是基于误解或自私动机怎么办?
#
三水三鑫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三个层面考虑:一是学生和家长能否评价师德师风; 二是师德评价是否完全由学生和学生家长决定; 第三,学生和家长能否评价教师的师德。 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个评价指标。
首先,学生和家长作为与教师关系最密切的人,对师德最有发言权。
毫无疑问,与老师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学生; 而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与老师发生各种情况的无疑是家长。 所以,如果(请注意,这是如果)教育被视为一个特殊行业或服务行业,那么学生和家长就是它的服务对象。 您认为服务对象有权利评价服务提供者吗? #
比如,在教师的师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教书育人”、“做好榜样”等,学生和家长本来最有发言权的是:作为老师,您是否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是否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否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是否接受家长请吃饭、送礼物等,只有学生和家长最清楚! #
其次,师德内容广泛,学生和家长无法单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为什么这么说呢?
#
1、师德内容广泛,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以2009年版《教师道德规范》为例。 有“爱国守法”“终身学习”等六项要求。 这就需要学校做出评价——学生和家长如何知道教师是否“爱国守法”、“终身学习”? ?
#
再说,即便是“爱岗敬业”,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面对学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任务,比如最近被诟病的“教师扶贫”。 不管正确与否,应该不应该,但是已经被分配为工作了。
#
2.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往往比较主观。 我们知道评价有两种方式:模糊评价和定量评价。 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模糊评价,一般仅限于“是”“不是”“是”“不是”等浅层表达。 例如,当我担任班主任时,由于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每次学生评价我时,我在所有老师中都属于中下水平。 但另一位非常温柔的老师(温柔得连课堂纪律都管不住)却每次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但现在,学生们非常尊重我——因为他们知道严格的老师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3.学生和家长评价的可比性相对较弱。 学生和家长只能评价教师,而无权评价非教学教师——你根本不了解他们,怎么评价他们? 但这里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有的班级,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期望不高,每次评价都很好;有的班级,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期望不高,每次评价都很好; 而有些班级,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评价相对较低。 例如,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某些班级的家长只需要老师控制孩子不犯错误,但有些人对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你说,他的评价侧重点会一样吗? 而且不同的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它们的可比性有时会大打折扣? #
三、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让师德评价更加合理? #
每一个新事物都会收到很多评论,有些甚至是负面的。 学生和家长对师德的评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为什么一旦在某个地方实施,仍然引起广泛关注呢? 这实际上涉及到如何让师德评价更加合理的问题。 三水三思:
1.评价主体多样化。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师德的内容非常广泛。 那么,除了学生和家长之外,还有谁可以做出评价呢? 首先是同行评价——同事应该有权利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是比较专业的。 二是学校行政的评价——对于教师的履职情况、爱国守法、终身学习等,学校行政有一套考核指标,对其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实际上,这种评价可能会发生变化。 三是专业机构评估——通过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师德进行独立评估。
#
当然,上述集中评价也存在问题。 比如,第三方评价——教师的行为——如何在短短两三天内做出?
#
2、考核指标具体化。 评价指标的具体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每个大项占多少分,每个评价主体占什么比例,需要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去探索。 三水三鑫认为,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应该作为量化的水平。 比如满意率达到85%以上(这个数据有问题)才可以参与其他评价。
#
3、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作为一名老师,我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自己的心理弱点——如果我的评价很低,我怎么能见到江东的前辈呢? 但我们应该明白,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将评价结果公开,有利于激励教师! 当我担任校长时,我有一个“顽皮”的老师,他想要一切荣誉和利益。 后来我把所有的评价都公开了,他就不再好意思来找我了——数据摆在那里家长对师德师风的建议,让数据说话! #
总之,师德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使用得当家长对师德师风的建议,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工作。 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教师产生负面情绪反应。 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应成为师德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体系。 否则,最终的结果将是教师一味地取悦学生和家长,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思维成为评价的附属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