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课堂考点笔记第一章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
1.1.1风险与收益 #
1.风险的三种定义 #
(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 #
(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 #
(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
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
2.切勿将风险与损失混淆 #
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 #
损失:事后概念 #
3.损失类型
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 #
非预期损失——资本 #
灾难性损失——事前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
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
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
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
做市商:《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核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时,承担向市场会员持续提供买、卖价格义务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
#
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 #
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
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
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
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监管当局监管的规范要求
#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前
#
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2.负债风险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
#
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 #
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
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
20世纪80年代后
#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
(4)全新的方法 #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
美国的 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
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
#p#分页标题#e# [4]